(相关资料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邹宸

图/主办方提供

“正确认识主旋律并不是局限于‘高大上’‘伟光正’,而是涵盖了家国情怀、人性温热、善恶之争等方方面面”;“戏剧的创作要回归文学性、思想性与戏剧性的本体”……日前在梅州举办的“2023年度地方戏剧创作和研究工作推进活动(粤东片区)”上,与会专家纷纷为广东地方戏剧发展支招,助力“精品立省”创作。

2023年度地方戏剧创作和研究工作推进活动(粤东片区)现场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组织,来自汕头、河源、梅州等地艺术创作研究机构、院团代表及创作骨干参加。

会上,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朱永东提到,梅州市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创作了一批具有岭南气派、客家风格、梅州特色的精品力作。本次活动的举办,能为“精品立省”创作碰撞出更加绚丽的火花,也为广东舞台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传达了2023年广东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的具体内容与精神。他特别提到,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各级院团要找准自身定位。基层院团的创作和演出要能够“接地气”,满足基层观众的需求和喜爱,在合适条件下进行作品创作,避免创作生产出来的作品束之高阁。他还针对当下舞台戏剧创作出现的“模式化、同质化、概念化、形式大于内容”的现状,呼吁戏剧的创作要回归文学性、思想性与戏剧性的本体,要有符合逻辑的人物关系和戏剧情境,创作出有思想、有力度、有时代感、符合市场规律的好作品。

会上,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舞台艺术创作专项小组常务副组长、一级编剧陈建忠以“文化自信中的文化自省”为题,探讨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地方戏剧发展“梅州现象”。对于地方剧种的传承发展,他认为,只有足够自省后的自信,才不至于沉陷题材和审美的“千人一面”,以及对“外援”的过分依赖、尊崇。在戏曲发展的“都市化、现代化”问题上,陈建忠表示,这并不是意味着要牺牲剧种的地方特征,而是要在内容、思想上,如何更加切近当代人,与之同频共振、精神互通,才是戏曲跟随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与会代表还围绕目前广东舞台精品创作、院团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同时举行了“第五届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改稿会(粤东片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