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广东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了包括金融开放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房地产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对经济增长的金融服务、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六大方面23条措施。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指出,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高水平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

金融开放一直是对外开放中影响最大、难度最大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我国已实现了货物贸易、外商投资以及部分金融业务的对外开放,但在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自由结算和部分业务准入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限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早在2月23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具体的横琴、前海两个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本次《行动方案》在此前两份《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实跨境资金“电子围网”建设、探索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外汇管理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改革目标的具体措施。

以上措施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通常做法,先选取具有基础条件的示范区先行先试,在取得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具体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或推广。在涉及示范区的诸多内容中,《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深港通”“债券通”业务,推动“互换通”尽快落地。探索进一步拓宽“跨境理财通”试点范围。

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经过前期长达两年的准备和“沪港通”运行的经验积累基础上,“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启动。

但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均面临内地与香港市场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易习惯差异带来的交易障碍。例如,内地和香港的假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内地交易日,香港恰逢假期。港交所休市的情况下,香港投资者无法调整头寸,对所投资的“沪港通”、“深港通”标的价格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管控。

以上差异造成的交易风险限制了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对“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需求,造成了跨市场交流实质上的阻隔。“互换通”便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它旨在通过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境内外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互换通”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管理产品风险,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通畅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针对跨市场差异的改革措施已在路上。2月24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于2023年4月24日正式实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实施后,港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4月27日、4月28日,沪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5月25日。

交易日安排优化后,沪深港通南北向和证券发行所在地之间的交易同步性将进一步提升,通过互联互通进行跨境证券投资可能承担的潜在跨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

本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是继2022年底货银对付(DVP)改革落地后,完善跨境资本市场基础结算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深化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也为包括“互换通”在内跨境金融业务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跨境金融业务和跨市场制度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