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向全省吹响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肩负省会担当,广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冲在最前,发布《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又称“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开创发展新局面。广州的行动力,是广东全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一个缩影。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关乎全程。2023年,奥一网、南方民间智库共同主办的“抢跑争先 拼经济——广东高质量发展基层大调研”活动已启动。大调研将围绕中心议题,发掘一批服务企业的实践经验,展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推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报道,形成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

企业兴则广州兴,企业强则广州强。截至2022年12月末,广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15.55万户。面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与士气势在必行。“38条”从服务市场主体、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个维度,提出9方面38项具体政策措施。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加、减、乘、除”多种方式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38条”之“+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促消费、促投资

鼓励民间投资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法”旨在从供需两端各发力,从加大提振消费力度、加大促投资力度和加大“五外联动”力度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发展契机,拓展市场空间。

“38条”明确要加大提振消费力度,从加大促消费活动频次和力度、促进汽车消费等方面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汽车是广州2022年消费的主力。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83.31亿元,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76.29亿元,同比增长79.8%,占全市汽车类商品消费比重接近三成。

“38条”中指出,广州将出台促进汽车消费专项政策,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活力。继续实施新能源指标直接配置措施,其中2023年上半年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并临时放宽非本市户籍人员申请节能车增量指标资格条件。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认为,“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可谓“双赢”模式。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推动支持汽车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另外,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广州居民与外地的流动逐渐频繁,因此在自驾出行方面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从安全性、舒适性,还有体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考量,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将有更为强烈的消费欲望。

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抓手。“38条”提出加大促投资力度,争取287个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推进1722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61亿元,争取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涉及机场、客运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增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制造业,更有城市更新改造。“38条”指出,可见,广州正以重大关键项目为牵引,夯实发展后劲。

作为连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投资一方面有助于扩大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优化供给结构与供给质量。广州将对“十四五”期间本市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省级对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比例普惠性投资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1:1配套扶持;制定加快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项目奖补额度。争取全年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

今年,“五外联动”是广东全省外贸发展的关键词。“38条”提出加大“五外联动”力度,从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等5方面,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外贸提质扩量方面,组织企业参加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会,走出国门拉订单;引进外资方面,落实外资奖励政策,对在广州设立的外资新项目和增资项目,按获得省财政利用外资项目奖励的一定比例予以配套支持,并鼓励各区在市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另行安排奖励。

“38条”之“-法”

减税费,延期还本付息

为了让广州300多万户的市场主体能够“轻装上阵”,行稳致远,广州采取了减轻企业税费、融资等多方面负担的系列措施,为企业一一“减负”。

减税降费是减企业之负、增民生之福、保发展之稳的关键举措,能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将“加大税费优惠政策力度”放在首位,提出一系列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的措施,包括抓紧落实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等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继续按照50%幅度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

此外,为了降低企业、职工的负担,还巧妙应用了“缓冲”的手段。如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时间;延长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补缴期限;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

“要让企业正常运作起来,首先就要减税降费,让它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重新出发。”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去年企业的经济状况普遍不好,有的企业甚至都没法开展经营活动,难以承担税负压力。他认为,通过减税降费,企业能够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运作、设备更新、技术研发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激发活力,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减轻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负担,支持小微市场主体纾困发展,“38条”提出,对于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同时“38条”还提出,落实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应减尽减,尽量扩大政策受惠面,支持小微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充分发挥银行机构小微贷款业务考核引导作用,鼓励广州地区银行加大力度服务小微企业。

毛艳华表示,市场主体跟银行金融机构是命运的共同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未能得以高质量发展的话,金融机构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合理让利的方式,用资金的‘活水’来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8条”之“×法”

发放更多信用贷款 对重点产业发补贴

当前,市场主体发展经济中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金融业如何发挥“活水”作用助力实体经济,为经济企稳向好贡献金融力量?“38条”政策解读中指出,“乘法”主要通过金融和科技政策支持,发挥资金和技术的“乘数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和加大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38条”中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主要聚焦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提升贷款可获得性。鼓励受疫情影响大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交通物流、养老服务、会展等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与金融机构共享信息,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信用信息等数据,发放更多信用贷款;同时,落实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应减尽减,尽量扩大政策受惠面。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指出,这一金融政策的出台十分及时。“广州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中小企业的真正需求与状况,推出的这个政策是十分贴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她指出,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小微企业能够得以解困,增加了对政府提振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则要防止某些企业为了利益钻政策的空子,确保贷款资金是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当中。

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前提,在于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38条”强调了要加大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力度,对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真金白银”的实惠与支持。

对于工业与农业这类重点产业,实施稳产增产奖补政策,支持工业企业扩产增效;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38条”锚定汽车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多个补贴政策。例如对取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证书的企业进行最高500万元补助;对广州安全评价检测机构(GLP)、合同研究机构(CRO)、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平台等研发服务机构提供生物医药研发服务进行最高3000万元补助;优化创新药物临床服务中心功能,提升“研发—临床—中试—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

为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措施指出,对首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重新认定通过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38条”之“÷法”

提供水电气等费用补贴 1.5亿元扶持奖励新增外贸航线

在38项具体政策措施中,多次提及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针对其需求出台了多条举措,加大“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力度”,不仅内容具体,还划定了详细的职责分工。

受疫情冲击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原材料高位震荡、市场需求收缩。2022年以来,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用能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企业受到成本和市场两头挤压,经营压力和困难骤增。“38条”就此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区实施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补贴政策。此外还将完善用水用气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供水价格改革,持续强化输配环节价格监管,最大限度压减供水供气层级。

面对高峰用电的压力,将做好电力运行监测预警,确保中长期电煤合同、天然气供用气合同资源落实,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推动村级工业集聚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确保迎峰度夏企业用电平稳有序。

经济要发展,物流先畅通。强化物流保通保畅支撑能力,对实现经济循环畅通和消费快速回升意义重大。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8条”要求,对新开通定期国际、国内货运航线首个运营年最高补贴4000万元、500万元,基地货运航空公司落户补贴标准为1000万元,每家航空公司新注册全货机投放最高补贴1000万元。安排资金1.5亿元,继续对新增外贸航线、外贸班轮箱量增长、进出口企业完成箱量等进行扶持奖励。“38条”明确,具体政策的落实将由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港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38条”提出对皮卡车进城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制定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的相关措施。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6月,广东省首次在省级层面提出了放宽皮卡进城限制,目前,佛山、东莞、中山、清远、汕头等市已全面放开皮卡进城,深圳、惠州也在原有通行规定上做了适当放宽,广东正有序推进皮卡进城。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38条”还提出,开展营商环境6.0改革,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并加快推动《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从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的活跃表现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流通、消费恢复加快,市场的暖意更强、活力涌动,必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如何激发广州300多万户市场主体活力?“38条”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从春天出发,向胜利进军,期待广州高质量发展美好明天。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管玉慧 卢若情

制图:郑柏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