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议加快推动粤港澳中药产品注册互认互通、做好对澳门青年在横琴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治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横琴合作区的火热建设进展成为粤港澳三地代表热议的焦点。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为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今年3月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下称“横琴条例”)正式实施。粤澳合作愈发紧密,横琴合作区面貌日新月异。代表们期待,横琴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代表:

加快推动粤港澳

中药产品注册互认互通

粤澳中医药文化一脉相承,《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医疗高地。横琴方案也明确把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列为合作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达了业界对进一步加深合作的热切盼望。

“当前,澳门正在积极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着力培育中医药工业品牌,粤澳中医药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将有力推动产业要素在澳门和横琴加速集聚,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李楚源说。

不过,李楚源提出,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协同与融合发展还有亟待突破之处。例如,粤港澳三地卫生机构试验数据互不相认,中成药安全性标准及中医医疗服务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他建议加快推动粤港澳中药产品注册互认互通,建立大湾区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研究机构或平台。

“企业是产业主体、也是创新主体,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抓住‘链主’企业发展的‘牛鼻子’。”李楚源建议,要吸引更多链主企业落户横琴,可以发挥“以商引商”的优势,尽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链长制发展规划,发挥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通过推动龙头企业对外合作,吸引更多链主企业落户横琴。

“下一步,我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创投基金共建创新联合体,让产学研医投紧密结合。同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交易中心、国际医药展贸平台,打通从孵化到加速到产业化全链条,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集群。”李楚源表示。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何雪卿代表:

推进横琴合作区法治建设

不久前,横琴条例和《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公布,粤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再加速。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何雪卿十分关注这些文件的落地情况:“我期待,粤澳两地政府能进一步合作,尤其是政策法规建设。”

她表示,自横琴方案出台以来,在中央的部署推动下,粤澳双方同心协作,务实推进方案落实,横琴合作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接下来,合作区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点在于能否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充分实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

何雪卿认为,横琴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为合作区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为更好地推动横琴条例实施,粤澳双方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希望横琴合作区有关部门紧紧抓住横琴条例实施的契机,从立法、执法、法律服务以及普法宣传等各个层面,精心规划、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横琴合作区法治建设,为合作区健康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创造更完备的法治环境。”何雪卿说。

▶澳门街坊总会会长吴小丽代表:

期待横琴完善民生软硬件

“这次全国两会,我带来了8份建议,全部都与澳门民生息息相关,希望能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改善和优化提供参考。”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总会会长吴小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留意到,澳门居民高度关注“琴澳合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澳门企业和居民带来更多期待,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粤澳合作。

作为社会服务工作者,吴小丽的建议涵盖了澳门居民在横琴合作区的上学、就业、医疗、交通等方面,希望提高澳门居民到横琴生活发展的积极性。

其中,包括推动横琴与澳门在学历认证和升学政策上的深度对接,让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也可享受澳门的升学政策;做好对澳门青年在横琴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推动其同步享受粤澳两地的扶持政策;加快琴澳医疗体系对接,创建“琴澳跨境双向转诊合作机制”,打破澳门居民跨境转诊的障碍……

她还希望,政府可以加强横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岛内综合交通系统、畅通对外联系通道,让居民往来更加便利。

“横琴正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粤澳往来日益密切。澳门要抓住合作区的发展机会,在国家政策春风的带动下,壮大、发展自身的实力。”吴小丽期待,横琴通过加深创新制度合作、加快完善软硬件建设,在带动澳门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为澳门居民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陈彧

南方报业、GDToday记者 李心迪

香港大公文汇两会报道组

澳门日报两会报道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