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李妹妍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3月3日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回答有关“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问题时指出,有委员建议要建立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制度。(3月4日央广网)

在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无事不扰”这四个字,看似普通却非常值得深思。所谓“无事不扰”,就是政府部门明确权力边界,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徒增企业负担的行为,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抓发展。这显然针对的是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监管碎片化等长期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也是对各方“简政放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期盼的回应。应该说,“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原则,也是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深圳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人问大疆创始人汪滔:在初创期,深圳为大疆做了什么?据说其回答是:“什么也没做,但这就是最大的帮助。”从本质上讲,“无事不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近年来,我国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课题。政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审慎包容,不该管的坚决不乱插手,让企业全身心投入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去,正是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充分信任和保护,另一方面管住服务企业中的“乱登门、滥登门”,在当前经济复苏回升、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关键节点,再次强调民营企业“无事不扰”,传递着稳预期、强信心的积极信号。

同时需要厘清的是,“无事不扰”不等于“不问不管”。对那些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政府要“有事必应”,及时伸出“有形之手”,为广大民营企业服务。好的政府服务如同“店小二”,关键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把企业实际需求和获得感放在首位。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超前主动思考企业发展需求;要真正聚焦解决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回应、切实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让企业有生意做、能赚钱。一言以蔽之,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府部门既不能“用力过猛”,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干扰,又要多关注企业“成长中的烦恼”,避免当“甩手掌柜”,做到既不越位、更不缺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各政府部门不仅要将“无事不扰、有事必应”落到实处,还应将步子迈得再大一些、力度再强一些,不断开展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探索,切实降低制度性成本,给民营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中大展拳脚吃下“定心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