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文艺 通讯员 粤文旅宣 陈浩 江泽炼 黄韵筝
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广东各地举办一场场文化遗产盛宴,呈现出广东文化遗产的迷人光彩,让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丰硕成果。
新晋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授牌
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暨石岐龙舟文化周启动仪式在中山举行。启动仪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山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醉龙舞中拉开帷幕。来自梅州的杯花舞、清远的瑶族长鼓舞、中山的咸水歌悉数亮相,共同演绎岭南文化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魅力。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正式授牌。广东省共有1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15项。
此外,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也正式发布,系列活动包括“非遗少年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两项内容。
本次主会场活动为期四天,以非遗项目表演、非遗购物节、非遗墟市等多种形式展示广东非遗的魅力。其中,“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片展”在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展出,脸谱绘制、彩扎、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猫头狮(龙川猫头狮)等非遗项目的精美作品,引来众多观众打卡。
抓好非遗传承工程构建传承梯队
相关资料图
1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在中山召开2022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广东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6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省级非遗传承人837人。
本次会议还为广东非遗下一步的保护传承指明了方向。会议指出,要抓好基础工程,加强非遗资源的普查和发掘,完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不断完善四级项目名录体系,实施记录工程,做好非遗的整体性保护;要抓好传承工程,加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设,建立评估制度,构建更具时代活力、更具担当作为的传承梯队;要抓好传播工程,鼓励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生产单位积极创作,讲好非遗故事,利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传播普及活动;要抓好展示工程,完善传承体验设施建设,统筹利用好现有资源,实现省、市、县三级非遗展示场所全覆盖,增强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
群众体验“舌尖上的美食之旅”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广州、肇庆等地也推出各类文化遗产活动,把非遗保护利用的成果与群众共享。
在广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联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非遗工匠汇”,探寻广作传统工艺所承继的中西交融与工艺之美。观众跟随广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广文,细品粤博馆藏的的广钟文物,从装饰、形制、机芯等方面,从同时期各国及不同时代钟表工艺对比的角度,解读以广钟为代表的中国钟表历史的巅峰时期。
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主办方举办乱针绣创艺手作、乱针绣体验讲座、粤剧手作三大主题活动,让少儿读者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羊城少年学堂”邀请乱针绣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林莉莉开展《针舞飞扬 绣出精彩》主题讲座。“粤剧创意脸谱DIY”手作活动邀请来自大南路小学的黎秀贞老师带领小读者们创作粤剧脸谱。
在肇庆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集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和肇庆本土众多非遗项目,共设40个展销摊位。高埗矮仔肠、肇庆裹蒸、疍家糕、德庆竹篙粉……这些非遗美食令市民体验了一场“舌尖上的美食之旅”。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古法造纸非遗体验课,市民现场体验制作纸张,以及这些纸张用于书画创作及活字印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