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图/受访者提供
15年来坚持每周末为特殊儿童提供助残公益服务,19年持续参与情暖春运、敬老助孤、山区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义务服务社会时间超16900小时……日前,深圳市罗湖区义工联合会理事张楠获得2021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称号。今年57岁的张楠自2003年起开始了他的公益路,十九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爱心从未间断。一路走来,他收获了多项荣誉: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百优义工、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广东省学雷锋先进典型……
“孩子们叫我‘张爸爸’,我感觉特别的幸福”
扫马路、关爱孤儿、到养老院照顾老人……年轻时张楠的身影就经常活跃于各种义工服务活动。十五年前,在一次拍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活动中,他看到情绪失控号啕大哭的男孩、蜷缩在墙角浑身颤抖的女孩,“当时就觉得很心疼这些孩子,很想帮助他们”。
也就是这次经历,开启了张楠帮助特殊儿童的公益生涯。他开始加入罗湖区义工联,先后创办开展“星星学堂”“星儿不寂寞”“筑梦星空”等助残公益服务项目,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孩子们一起学习、做游戏,帮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十五年来,无论寒暑,从未间断。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天赋和特长,张楠针对性地开展智力开发、口语训练、功课辅导、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课程,还以平等、个性、多元的形式搭建起独具特色的特殊儿童生态型融合教育模式,为孩子打开每一扇认知之窗,好让他们能够早日融入社会。
“这些孩子十多年前很多只到我的腰那么高,性格孤僻,不敢与人交流,现在变化可大了,他们有的个子甚至比我还高,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一提起这些儿童,张楠就不经意流露出自豪感。他早已把这些特殊儿童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有的孩子还会叫我‘张爸爸’,这时我就感觉特别的幸福。”张楠笑着说。
十五年来,张楠累计带领5.19万名志愿者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再教育服务,帮助残疾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成员超13万人次,开展助残、助教关爱活动累计达2100多场次,并通过募捐善款和爱心物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只要身体允许,我的公益路会一直走下去”
“妈妈,什么时候去星星学堂?好久没见到张老师了”“张老师,我弹的曲子好听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星星学堂”从线下活动转到线上教学。但疫情并没有隔离张楠对孩子们的爱,他四处联系、多方协调,利用云课堂为“星儿”们开展文化学习、读写英语、剪纸绘画等视频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最大的难题就是课件,为此,他和大学生志愿者不断磨合修改,制作出260多个视频课件,让“星儿”们足不出户也能接受心理疏导和文化学习。
十五年来,张楠看着“星星学堂”从刚开始只有六个孩子,到如今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个。说起刚创办的前三年,张楠感慨颇多,“刚开始非常难,自己需要协调各种事情,值得欣慰的是到第三年就开始顺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也受到社会上的关注。”很多特殊儿童的家长找上了门,坐两个小时的车也要赶来参加“星星学堂”,这里也成了许多政府单位和企业的公益服务实践基地。“星星学堂”也获得深圳市、广东省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
谈及这么多年坚持做公益的原因,张楠给出了朴素的答案:“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成长自己、幸福自己。”他告诉记者,还有三年他就要退休了,到时候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公益事业,“只要身体允许,我的公益路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