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廖慕虹
(资料图)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浪漫的七夕节是大众眼中的“中国情人节”,但是在黄埔,除了情人约会的浪漫唯美,七夕也是一年一度的乞巧文化节!
姐妹聚会,乞巧斗巧,每年的乞巧节,几乎是黄埔各家祠堂最热闹的一天。
01古祠堂与妹仔屋
黄埔饱含厚重的文化底蕴,乞巧传统文化传承良好,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黄埔十类古遗存超700处,其中有不少古祠堂。每年的七夕节,古祠堂总被巧姐们装扮一新,古朴的祠堂一下子精神焕发。
七夕摆贡台也被称为“摆七娘”。根据规模大小,“摆七娘”又分为“摆大七娘”和“摆小七娘”两种形式。“摆小七娘”又称为“妹仔屋”,多由单家或联户在自家厅堂举办;“摆大七娘”则要在大祠堂举行,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节日到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巧姐聚集一堂,准备乞巧的贡台,摆上自己的作品,大家一起准备乞巧素食,摆七娘,拜七娘,唱粤剧,斗巧品,不亦乐乎。
笔者从老巧姐的介绍得知,旧时在“妹仔屋”“摆七娘”的供桌下,一般铺设有枕席,乞巧活动至深夜,巧姐们便在供桌下休息守夜,其乐融融。
古朴的祠堂,在巧姐们的精心装扮下,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焕发新活力,展示新魅力!巧姐们还凭着自己的好手艺,把七夕乞巧的习俗场景,做成巧品展示。
△乞巧图/巧姐罗惠娟的作品
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承载着节日美好的寓意,一年年传承下去。
02
古建筑里“摆七娘”
黄埔七夕“摆七娘”,最看重的还是一个“巧”字!
除了“七娘盘”“七娘鞋”与“七娘衣”,茶、酒、秧灯、五谷塔还有香案与牌坊等,贡台其他巧品的摆放也要花费心思。
每家祠堂的供桌各有特点,结合各家祠堂摆设,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我们一起来看看!(排名不分先后)
秀福莫公祠
秀福莫公祠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沙边街,坐北朝南,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木雕封檐板,青砖石脚,是典型的岭南建筑。
每年一到七夕,秀福莫公祠变成了花的海洋。秀福莫公祠七夕的贡台乞巧作品以花为主,或用稻谷米粟,或用珠石布艺,缠绕、粘贴成各种花儿。
远远看去层层叠叠,各种花儿交相辉映,真假难辨。快来看看,你认得这些花儿是用什么做的吗?
仔细看看祠堂的天井,庭中的盆栽上,那些开得正灿烂的花儿,也是从巧姐们的手中绽放出来的。色泽艳丽,美到以假乱真。想要看乞巧花卉大赏,就来秀福莫公祠吧~
庙头张氏大宗祠
位于黄埔区穗东街庙头村的张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是现今黄埔区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也是广州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的桁角、金钟、顶柱门、通典木等建筑材料都是从国外运来的,质量上乘,坚固耐用。铺地采用五板石式样,与普通祠堂三板式的模式有所不同,尽显气派大方。
祠堂的七夕贡台摆放讲究,空间分布恰到好处,确保每幅作品都能找到最佳的展示位。
庙头张氏大宗祠可以说是七夕贡台气氛最佳之一,古朴的宗祠建筑,张灯结彩,一派红火,节日氛围拉满!
广仁家塾罗公祠
广仁家塾罗公祠位于横沙书香街,这条260多米的古街上藏有53家清代私塾祠堂。青砖灰瓦石板路,让这条充满书香气的老街古韵十足。
每年的乞巧摆贡,大多在广仁家塾罗公祠里举行,每年广仁家塾罗公祠的贡台上,一定要摆上摆一盘金菠萝,还有分列左右的金箩筐和银箩筐,代表这是罗氏祠堂的七夕供桌。
广仁家塾乞巧组的巧姐们十分热情,把小小的家塾布置的十分精致,每当有人走近观赏,巧姐们都十分热情地为大家介绍。
朱氏大宗祠
朱氏大宗祠乃朱氏族人为纪念开村的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玄孙朱澄而建,祠堂始建于宋元之间,历经700多年风雨,但依旧保存完好。
走进朱氏大宗祠,两侧墙壁上满是文字和图片,详细记载了朱氏先祖、宋代理学家朱熹,横沙朱氏始祖朱澄以及朱氏大宗祠的相关历史。
自2000年横沙珠石大宗祠翻修后,每年朱氏的村民都在这里集中过乞巧节,村里最大的巧姐已有90多岁。
每年乞巧,朱氏大宗祠的走马灯十分有特色,典雅的花灯与祠堂相衬,让七夕的浪漫之夜更加熠熠生辉。
每年巧姐们都会拿出自己的得意佳作,送至黄埔区文化馆参展,想要近距离看乞巧作品,可以到黄埔区文化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