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成市民游览打卡“生态河”

投入60亿元打造治污标杆性工程,让百姓尽享生态福利和财富红利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资料图)

“茅洲河又回来了!”2022年7月16日,在茅洲河边散步时,东莞市长安镇居民李先生不禁发出感叹。

一度集“脏乱臭”于一体的“墨水”茅洲河,曾被称为广东治水“最硬的一块骨头”,如今的茅洲河碧道环绕,水草萋萋,鱼翔浅底,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像李先生这样的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墨水”是如何消失的?茅洲河的“回家”之路,究竟走了多久?账本得失几何?围绕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东莞长安镇一探究竟。

六年投60亿,啃下治污“硬骨头”

茅洲河起源于深圳境内羊台山北麓,干流总长31.3公里,其中界河段11.88公里,流域总面积388.23平方公里,涉及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区和东莞市黄江镇、长安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沿河两岸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加上排污管道等设施建设跟不上,导致污水大量排入茅洲河内。茅洲河一度成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水质长期排在全省倒数第一,是环保治理领域的一块“硬骨头”。

怎么办?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系统化治理。为此,深莞两地联手,治理也由之前的碎片化治污,转为全流域、系统性的治理。

东莞对此高度重视,致力于将茅洲河治理打造成一个标杆性的工程,将其水质的改善、沿河风景的改变,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展示城市形象和政府治理决心的民生样板工程。

2018年,东莞市成立了茅洲河整治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由东莞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全域启动大兵团作战。

“高峰时有299个施工作业面、2000多人同时在茅洲河开展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据长安镇副镇长江耀举介绍,自2016年至今,东莞对茅洲河的整治投入近60亿元。

江耀举的另一身份是长安镇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他同时担任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总指挥。

江耀举说,茅洲河治理首先要强化污水管网的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找到问题的症结后,相关工作陆续有序展开。

截至2022年6月底,茅洲河流域共建成污水主干管超31公里、污水次支管近418公里,其中长安镇建成的截污次支管已达390多公里,黄江镇建成截污次支管约28公里,实现了污水管网延伸至每个排水地块。

为确保污水管网系统独立、健康和畅通运行,长安镇完成雨污管网错混接整改3580处。此外,长安镇对河涌清淤多达60多万立方米,对386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杜绝污水直排入河。

同时,长安镇补齐治污设施建设短板,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目前,长安镇已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为35万吨/日。

完成生态修复也是为了推动美丽河岸的建设。以“山水环城”“近水亲园”等工程为牵引,长安沿茅洲河干流建设近10公里的碧道和9座主题公园,打造出高品质的美丽河岸。

水清岸绿,释放生态红利

东莞深知,一度造成茅洲河治理积重难返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污染,因此,整治“散乱污”企业就成了打好茅洲河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东莞加大对茅洲河流域的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做到铁腕整治。2018年至今,东莞累计取缔关停“散乱污”企业近2300家,整改整治15000多家,切实保障流域的整治成效。

长安镇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是属于国家地表水考核控制断面,据了解,2021年东莞就已完成省对共和村断面2022年要达到IV类水标准的考核目标。甚至在2022年1月-6月,共和村断面的水质就已达III类水。

在巨额投入和铁腕整治下,茅洲河又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随着水质改善,一度绝迹的鱼虾重现茅洲河。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鹭鸟,如今也成群结队回到茅洲河岸边栖息、觅食。

清澈一湾水,清新一座城。茅洲河畔的新民社区也变身美丽的“湾畔”,城市品质实现新飞跃。

茅洲河的“墨水”变成“清水”后,沿河城市建设正释放出发展的新红利。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树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随着茅洲河治理成效凸显,2021年,新民社区总收入达1.2亿元,而治理前的2015年,该社区总收入仅5200多万元。

“以前河水黑臭,污染严重,企业不愿来,来的也就是些小型加工企业,租金比较低。”周树发一语道破其中玄机,“现在环境好了,高端制造业和项目争相落户,光上市公司就有三家,村民分红也从过去一万多元涨到现在四万多元。”

“水清清,月儿明,唱歌给那鱼儿听……”最近上演的长安原创儿童音乐剧《你好!茅洲河》这样描述孩子们眼中的茅洲河。

看得见的财富红利和感受得到的生态福利,如今正在茅洲河两岸述说着它们精彩的未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