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倩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王绮静


(相关资料图)

图/ 受访者供图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年同月,黄嘉敏在香港出生。25年来,她与香港共同成长,经历时代风云变幻。

身在香港,心向内地。抓住升学的关键节点,黄嘉敏主动前往广东求学,尝试人生不同的可能性。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值此重要时刻,她即将迈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的想法一直没有变,我要留在内地”。

香港长大,爱上内地潮流文化

新界沙头角中心小学,黄嘉敏曾在这里度过快乐的小学时光。学校位于中英街上,以石碑为界,一边是香港,一边是深圳。当时,年纪尚小的她,看到街上的界碑不免疑惑。通过家人、老师的讲述,黄嘉敏慢慢了解中英街背后的故事,从而懂得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黄嘉敏记得,每到7月1日,学校会组织升国旗、唱国歌,纪念香港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国歌的旋律振奋人心,能给人力量,让我觉得很感动”。

虽然从小在香港读书,黄嘉敏反而对内地的潮流文化更加感兴趣。影视剧、歌曲、小说……借助网络,她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有意思又好玩。”用QQ聊天、发火星文,黄嘉敏跟内地同龄人一样,也经历过非主流时期。如今回想起来,黄嘉敏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完全是当下自然而然的选择。

黄嘉敏在香港迪士尼游玩留影

中学时代,黄嘉敏经常通过罗湖口岸来到深圳,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她真切体会到“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的深圳速度。

出于对内地的好感和向往,2016年,黄嘉敏几乎没有犹豫,决定来广州读大学。“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于是,拿着高中成绩单,经过面试,黄嘉敏成功保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我姐姐曾经在这里念书”,因此她对暨南大学并不陌生。跟着姐姐的步伐,黄嘉敏踏上内地求学路。

黄嘉敏(右列四)参加校内活动

内地求学,扎根广东寻求发展

周末去沙面闲逛、放假约上三五好友探店……学习之余,黄嘉敏十分享受在广州的惬意生活。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产品,智能科技无处不在,打破了内地比较落后的“刻板印象”。

在黄嘉敏的旧时印象里,罗湖靠近口岸,是深圳最繁华的地区。“以前我们一家会去南山的果园摘荔枝,那里都没建起来。”十年过去,南山区跃升为深圳的中心,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GDP位居全国区县前列。

令她惊叹的,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黄嘉敏发现,以往新事物先在香港试水,成熟后再引进内地;现在恰恰相反,内地先尝“头啖汤”,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支付方式。前两年,她回香港的时候看到,本地商家开始大力推广移动支付,而在内地二维码早已遍布大街小巷。

黄嘉敏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留影

完成本科学业后,黄嘉敏继续在暨南大学深造,今年夏天拿到硕士毕业证书。又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她面临回香港还是留在内地的抉择。

六年时间,黄嘉敏完全融入本地圈子,交流也非常顺畅,习惯了广东的节奏。“家里人尊重我的想法。”投递简历时,她的目标明确,只考虑广州和深圳。最终,她被深圳南山区一家公司录取,7月3日将正式入职。

事实上,像黄嘉敏一样留在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不在少数。“有些同学在香港读了一年研究生,又回到内地工作。”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各项促进政策,粤港两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黄嘉敏希望,未来内地和香港继续加强交流、沟通,加深双方的认知程度,实现共同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