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统筹/魏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通讯员 罗纯 李颖奇


(资料图)

所爱跨山海,山海皆可平。在中山大环村“开村遗址”石鼓公园里,两棵古榕树主干遒劲,树冠遮天蔽日。细心的你会发现,形态各异的花岗岩石群遍布公园,见证着沧海桑田。34座精美韵致的碉楼分散在村落各处,大名鼎鼎的蓝碉楼、红碉楼等让人驻足流连。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26站走进这座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渔歌晚唱》粤韵悠悠,一个个关于跨越山海、落叶归根的故事跃然纸上。

碉楼外墙厚实坚固 王雯雯 摄

大环村建于元朝末年,至今建村600多年。古时为广阔谷地,三面环山,小隐涌上游从此流入,并由东至北倚山随河环绕,在村前呈S形,故得名大弯村,后认为“弯”字不顺,易名大环村。清末民国初年,村民历尽艰辛到海外“淘金”,大环村成为著名侨乡,陆续建设了100多栋中西合璧的碉楼,到现在34栋“遗珠”留存下来,成为大环村辉煌历史的印记。

风格独特的碉楼沿河而建,不争不抢,与现代建筑相映成趣。漫步古村,每走数十步,就能与碉楼“四目相接”。碉楼外墙厚实坚固,大门是由沉重的红木、坤甸制作,窗户一律装有铁栅,碉楼里面配以精美的灰雕作装饰,人物栩栩如生,虫鱼跃然欲出,手工精致……其中,蓝碉楼、红碉楼享有盛名。

随处可见的碉楼 夏升权 摄

蓝碉楼建于民国时期,当地又称“蓝楼”,外墙原为蓝色,因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碉楼外墙的蓝色颜料已经斑驳残缺。现如今,只有柱廊下、窗框旁、灯影花闪烁着湛蓝的光能让其与“蓝楼”的芳名联系起来。

与之相对应,红碉楼因其红色外墙而得名,内部黄、绿中式装饰,盖绿琉璃瓦,其门额镶嵌“柱庐”牌匾,天台建有琉璃瓦六角攒尖亭,是中山较为少见的特色碉楼。旁边有条小巷子,也因为红楼的存在,被命名为“红楼横巷” 。

寻迹碉楼,会发现一幢幢碉楼的背后都倾注了彼时老华侨们的心境,或是海外淘金攒下了一桶金衣锦还乡的喜悦,或是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的乡愁,抑或是跨越山海辗转归乡的不易。

老建筑的装饰细节之美 王雯雯 摄

大环村还是粤乐宗师吕文成的故乡。吕文成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最卓越的演奏家、作曲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他毕生致力于广东音乐、粤曲艺术的介绍、传播、革新和发展,还别出心裁地创制了新乐器——高胡,在广东音乐史上写下了可贵的篇章,留给世人一份珍贵的民间音乐遗产。

斯人已逝,《渔歌晚唱》《平湖秋月》等粤乐依旧传唱不衰。

详细报道请扫二维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