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制作竹屋

潮州近年来积极推动以竹兴农、以竹代塑、以竹促游,将竹产业纳入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陈铠跃 通讯员 林昭淮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获悉,近年来,潮州积极推动以竹兴农、以竹代塑、以竹促游,将竹产业纳入《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中,通过“竹力量”带动乡村振兴,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自主创新等措施,致力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竹产业年总产值超6000万元。


【资料图】

以竹带游:打造竹文化文旅招牌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前榕后竹”,在潮汕地区的村庄和传统庭院中,最常见的便是榕树和竹子这两种植物。时至今日,潮人的榕竹情结依旧不减,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

在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的竹博园内,竹林成为备受喜爱的人气打卡地,竹子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竹”。

竹博园占地约500亩,特色竹楼、水中竹亭、竹船、竹制游乐场,使这里成为近来潮州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园里目前有几十种竹子,有全世界最大的竹子——巨龙竹,有‘中国四大名竹’之一的金镶玉,有大熊猫最爱吃的箭竹……”竹博园经理吴耿明指着不同的竹林向记者介绍道。行至文创店内,竹制工艺品琳琅满目。据店员介绍,这些竹制品大多是由当地农户加工制作而成,寄放在店内销售。

“每年前来此游玩的游客近百万人次,节假日时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今年3月,此处更荣获潮州市潮安区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称号,接下来,将全力打造成潮州竹生态产业园。” 吴耿明介绍,目前,竹笋美食文化节系列活动、潮州特色竹文创美食街等也相继落地于此,通过打造“竹笋+”系列特色美食等新亮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此处游玩、观光打卡。

以竹减碳:防腐竹建材获推广应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除了供观赏、食用之外,竹子也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建材。解决竹子易腐易蛀易发霉的难题,让“竹入水而经年不腐”,正是近年来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奕辉经过多方探索后取得的成果。

“我们使用浸泡和焗制工艺,历时81天的处理,使处理后的竹子经天然耐久性检验,结果为强耐腐级(使用寿命达50年以上),抗白蚁测试达到9级,接近钢铁(10级),阻燃B2级,竹材性能大大提高,从而打造特色的竹建筑、竹景观。”谢奕辉介绍道。

在公司展厅内,陈列着以竹子为原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栅、竹编基复合管等建筑材料。据谢奕辉介绍,以搭建一个三米直径亭子为例,如果使用钢筋水泥材料,每座造价十多万元,但如果使用竹子作为建材,每座造价将缩减至两三万元。除了造价低廉外,竹子还具有绿色、低碳、成材快的特点,“建造100平方米竹屋,替代建造1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建筑,可减少碳排放60吨以上。”谢奕辉介绍,这两年来,防腐防蛀的竹建材已经陆续运用于省内多个项目和景点中。

以竹兴农:一根竹子纳入千亿农业方案

去年4月,潮州市政府印发实施《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全市农业第一产业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全链条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的目标,“一片叶子、一只鹅、一条鱼、一个潮柑、一桌潮菜、一根竹子、一块沉香”的口号被提到重要位置。记者梳理方案发现,潮州将支持推动潮安区“以竹代塑、以竹治污”项目落地建设,利用北部山区竹资源的优势,以技术赋能新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潮州市委农办获悉,当前,潮州以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为核心,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现场教学、集中授课等方式提高农户竹子种植技术水平,推动竹林资源培育,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竹林基地。目前,竹椅、竹花盆等各类竹子衍生品已带动农户增收超百万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潮州抢抓“禁塑”机遇,先后举办了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国家标准、施工技术规程论证会暨振兴现代竹产业交流会,支持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以竹代塑”科技攻关和项目转化生产。记者从潮州市委乡村振兴办获悉,目前,“以竹代塑”项目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标准省标、国标已成功立项,并获得17项国家专利;竹材料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约300万平方米的“四好农村路”和311个村共1069个“四小园”的建设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