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珠高风险区网格长: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守护1300多户居民平安,时长共2分26秒)

“困难总有过去的那一天,把思路理清了,把工作落到实处了,把今天的任务解决了,那么离大家回家的日子也就近了,要有希望,才有动力与病毒鏖战下去。”在广州海珠客村高风险管控区域,林汉周临危受命。


(资料图片)

物资配送、核酸采样、转运隔离……高风险区域里,一个网格如何统筹安排1300多户、2200多人的日常?今天,我们对话海珠区客村片区第三网格网格长林汉周,记录一个基层网格人员在抗疫一线的这些天。

南方日报、南方+:进驻网格后,您当时的感受如何?

接到通知,我们小分队当即应下,收拾行李连夜进驻客村片区。我们进驻客村管控片区后,被分到了第三网格,第一次参加指挥部会议,我才知道这个网格情况相当严峻。来的第一天,我们穿着防护服在里面看了一下城中村的地形,这里面的环境超出我们的想象,“迷宫”一样的巷道,门牌号也不规范,当时已经意识到有一定管理难度了。

南方日报、南方+:城中村里的环境,给网格工作带来哪些困难?

首先是上门认路难,巷子密密麻麻,楼间距窄,里面比较阴暗,第一次进去的人会很难认清路牌。尤其是在运物资进去时,里面的巷子坎坷不平,米、油、煤气罐等非常重的物资,没法用小推车送,只能徒手拎进去,志愿者穿防护服每送一趟,最多不能超过4个小时,否则会虚脱。再加上这几天下雨,地上很湿,对穿防护服进去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网格长,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根据轻重缓急,把网格内的工作分工布置好,再带领大家一起执行。

比如核酸检测、物资配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合理安排人手,提前做好分工保障。我们的工作几乎不分几班倒,根据每天的工作量来,比如当天如果有转运任务,那八成以上的工作人员都要到岗,一起干到凌晨五六点,不存在换班。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时刻提醒队员做好安全防护。我经常跟队员说,无论如何一定要确保自己安全,只有自己安全了队伍才安全,我们才有足够力量保障好网格内群众的需求。

南方日报、南方+:您是如何具体分配这些任务的?

每天的重点工作是不一样的,在每天晚上结束工作后,我会根据网格里面的形势调整,预估第二天的重点工作会有哪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工,比如男队员力气比较大,基本安排在运送物资组;女队员安排在核酸采样组,给医护带路,入户摸排信息,给住户传递通知等。

南方日报、南方+:网格内配送物资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在配送物资方面,我们是和支援单位广州酒家的志愿者一起配合,在客村片区的第一个卡口处,志愿者根据网格将物资分配好,我再让志愿者把有详细地址、电话的物资先送进网格里,确保快速送到住户手中,剩下一些信息不明确的,我们再逐一摸清。物资我们要保证一件不剩,每天清货架。

南方日报、南方+:会不会有一些住户在提出需求时,情绪比较激动,你们如何处理?

有这种情况。我们的流程是,指挥部将6个网格长的联系电话分别给到派出所和医务组,每天住户提出的需求很多也很急,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都有电话进来。

这里的住户数量庞大,各种需求都有,因此接到需求一定要马上处理,有时网格的力量实在周转不过来,时间拖久了也会引起一些居民的情绪。就在过来接受你们采访前,还有一个老太太说吃的东西不够了,我叫网格工作人员,赶紧穿上防护服进去给她送了两袋食物。

南方日报、南方+:近期转运工作量较大,网格员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转运工作需要很多调配和统筹。首先,要提前知道车辆、时间、酒店等具体信息,我们要对接上;其次,我要一一通知里面需要转运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下来,这个时机要把握好。

我在进来这里的第3天,通过片区治安队长加进了20多个住户群,在里面观察他们的情绪和需求,一旦有动向,我们可以提前干预解决,这样操作几次之后,住户们都比较信任我了,所以到每次通知大转运的时候,需要转运多少名额,我基本上就能立即通知到位。

南方日报、南方+:在网格工作中,您碰到了哪些难题?

主要是在物资配送上,刚开始大家在网上点的外卖各式各样,有的就点一根香肠,还有的点了火锅,甚至还配了一个鸳鸯电磁炉锅。事实上,非生活必要的外卖量太多,是非常耗费人力的,会导致整个片区的物资配送延期,也会耽搁真正需要物资的住户及时拿到基本生活必需品。

当天,我就写了一封信发在住户群里,建议大家点外卖尽量以基本的生活物资为主,志愿者每天送几十趟上楼非常辛苦,我们现在是在与病毒赛跑,需要携手共克时艰。没想到这封信推广之后效果很好,后来大家点的外卖基本都是生活必需物资了。

南方日报、南方+:有什么话想对一起奋战的队员们说的呢?

我的队员们十几二十天连轴转,日夜颠倒。我们每天都给自己鼓劲,这些困难总有过去的那一天,把思路理清了,把工作落到实地解决了,把今天的任务解决了,那么离大家回家的日子也就近了。

要有希望,才有动力与病毒鏖战下去。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珊

【摄影】梁钜聪

【剪辑】王俊涛

【海报设计】麦瑜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