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何昊书
导语:急诊全体成员顶住压力,24小时应急值守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要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兜底’!”12月26日,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全力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工作部署会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田军章掷地有声地说。
据了解,为应对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做好老年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成立了老年感染者救治小组,全力做好老年重症患者的收治、救治工作。同时,还成立了老年感染者救治指导小组,由呼吸、ICU、心血管、脑血管等专业专家团队组成,以多学科诊疗的方式,指导各救治小组开展工作。
“按基础疾病种类来划分,各救治小组有序开展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最大努力为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瞿红鹰说。
伴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是高风险人员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以传播力强为显著特点,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新冠感染者的高风险人员。在此关键时刻,做好老年人的医疗救治十分重要。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急诊科主任唐柚青表示,“这段时间,急诊就诊人数中60岁以上老人占33%,80岁以上老人占14%,大部分都是合并基础病的急性加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唐柚青主任带领省二医急诊科全体成员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科学合理排班分工,做到24小时应急值守,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做到应收尽收。
在充实急诊科救治力量的同时,省二医还打通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部的收治通道,确保在急诊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及时收入病房,进行后续专科救治。
唐柚青主任介绍:“目前,急诊科每天处于满负荷收治状态,守好急危患者救治的第一道‘关口’。急危重症患者一到急诊,经绿色通道先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后,立即转到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一科一组”成立26个老年新冠患者救治小组
据了解,急危重症患者就医需求增大,省二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也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应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把急危重症患者接过来,让他们得到有效救治”,田军章党委书记表示。为此,他提出,创新机制,分层分类,缓解重点科室床位紧张的压力,做到应收尽收。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落实。12月26日,省二医召开了全力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工作部署会,提出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成立老年感染者救治小组,科室主任担任组长,科室住院总、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实行 “一科一救治组”的工作机制。目前,医院已成立26个老年新冠患者救治小组,正陆续接收急危重症患者。
“按照临床预警指标,将急危重症患者归类于各临床救治小组,每天早上腾空急诊病房,为第二天收治工作做好准备。”田军章党委书记介绍。
“集中救治,危重细分。”这是省二医目前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原则。瞿红鹰介绍,“我们在各临床科室设置普通病房和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按正常诊疗秩序维持运营,重症病房则由科室救治小组统一管理。医院统一将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收入院,然后进一步基础疾病的种类细分到各救治小组,各科室的空余床位也得到充分利用,极大改善了重症患者收治困难的局面。”
同时,省二医还成立了一支由呼吸、ICU、心血管、脑血管等学科专家组成的老年感染者救治指导小组,每天分组全院巡查,全面掌握住院患者的病情及重点患者分布,能及时跟踪并指导相关诊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齐勇表示:“目前,我们建立轮科制度,各临床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有需要可以去呼吸科、ICU进行轮科,熟悉和掌握重症患者的处置原则等。”
建立“1+X”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高效救治患者
床位有了,但大部分老年患者高龄且合并有基础疾病,有些还因长期卧床导致诸多并发症,怎么高效救治又是一个难点。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省二医建立了“1+X”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多学科团队覆盖呼吸、心血管、脑血管、肾脏、消化、外科、内分泌、血液及重症医学等专业,同时确保中医、营养、康复等全程参与。
“我们每8小时换次班,每个班次的人员配置做到多学科构成,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邢锐表示。
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医院采取“一人一策”开展精准救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瑞琳表示:“我们按照危重症、重症、次重症分类救治,同时积极防治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据了解,在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工作的基础上,省二医还成立了药品、设备保障组,信息支持组等,做好应对医疗物资和药品需求的井喷式增长预案,为医疗救治筑牢支持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