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12月14日,为期三天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闭幕。论坛以“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传递深圳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深圳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透露了深圳未来的低碳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元。
单位GDP碳排放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
(资料图片)
论坛中介绍,“十三五”期间,深圳以年均2.5%的能源消费增量支撑了全市年均7.1%的经济增长,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3和1/5,处于国内大中城市领先水平,PM2.5平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污染排放走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深圳绿色发展有何“秘诀”?据介绍,深圳利用特区立法优势,率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等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绿色金融地方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圳市低碳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系列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起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逐步形成
经过多年探索,深圳低碳发展硕果累累。在能源领域。2021年,深圳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全市总装机容量77%,占比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天然气供应能力占全省比例超四成。“十四五”期间,深圳全市新能源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千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逐步形成。
在工业领域。“十三五”时期,深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累计分别下降24.61%和33.71%,2020年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大城市最优水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9490.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32.51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130吨标准煤/万元,规上工业能耗强度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交通领域,深圳已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截至2021年,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4.4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9.7万个,规模全国前列。在建筑领域,深圳累计荣获国家绿色创新奖18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研发应用水平全国领先。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1521个、建筑面积约1.47亿平方米,建设规模和密度全国领先。
如今的鹏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已逐步形成。深圳市印发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近零排放区等试点创建行动。先后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426个,近零排放区试点28个,绿色机关38个,绿色公交线路125条,绿色企业101家,绿色社区97个,绿色医院17家,绿色家庭196个,绿色商场55家,绿色酒店44家,绿色学校568家,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落户深圳。深圳汽车保有量电动化率近15%,绿色生活理念和实践得到广泛深入推广。
致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论坛同时透露了深圳未来低碳发展的目标。据介绍,到2025年,深圳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出台了促进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着重介绍了措施主要涵盖四大板块:第一,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对于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创新中心的项目予以资助,也鼓励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建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第二,支持绿色低碳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的推广应用。加速绿色低碳产业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快四新市场化的进程。第三,对认定的绿色低碳产业特色园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简化立项审批流程,并对形成示范效应的园区予以奖励。同时,鼓励各类产业园区进行绿色低碳循环改造,建立与园区节能节水、降碳挂钩的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大力构建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金融方面,深圳还将设立产业基金,提供融资增信的服务,给予绿色贷款贴息,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定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