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征程上坚持制造业当家②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资料图片)

打造高水平平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要抓大平台,把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导向树立起来,让高水平平台成为“金名片”“金梧桐”。

1

抓大平台,要拓平台。

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广东以发展工业为主的高新区、经开区、省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共161个,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6万亿元,约占全省的四成。

近年来,广东持续优化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助力制造业产业集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印发的《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意见》,推动形成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示范高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

佛山、肇庆、汕尾等市聚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具有万亩空间左右、千亿产出以上的产业平台,成为制造业重要基地。

拓平台,需要在已有平台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逐步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

2

抓大平台,要促升级。

1979年,我国第一家产业园区——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立,拉开了我国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

产业园区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诞生并成长与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肩负起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至今,产业园区历经40多年的发展,持续更新迭代,已经由最初的“要素群集阶段”的园区1.0时代,发展到聚焦产业链的2.0版,以及打造产业生态、产业社区的3.0版。

促升级,需要对全省高新区、经开区、产业转移园等平台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2.0、3.0升级版园区。

3

抓大平台,要强特色。

2021年12月,广东开展首批特色产业园申报评审工作,共评出19个特色产业园区,综合覆盖了汽车、数字创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各行各业。其中,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深圳湾科技园、佛山三水区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等园区相关产业集群规模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30%。

在特色产业园区的带动下,今年1—9月省产业园累计新开工项目692个,新投产项目583个,产业发展新增量进一步集聚。

事实证明,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可以让园区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强特色,需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强化政策引导、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产业,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4

抓大平台,要重效益。

“亩产”本是农业术语,在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双碳”发展目标明确的当下,“亩均论英雄”应用到制造业,可以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使单位土地内的产出、税收、单位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全会报告提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正是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

近年来,广东多地已进行探索,如佛山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按照亩产效益评价标准,打造出一批千亩、万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区,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梅州高新区设立“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明显企业专项财政资金激励,设置产业人才奖、菁英人才奖、产业发展先锋奖,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政策……

从中,启示我们要摒弃“捡到篮里都是菜”的观念,深挖单位土地增长潜力、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对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等指标逐项细化研究,形成差异化、倒逼式政策体系,促进制造业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5

产业赋能,平台先行。

立足广东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坚持在拓平台、促升级、强特色、重效益等方面综合发力,打造更多高水平平台,引进、培育更多大企业,才能让制造业当家当得更稳、家大业大。

【海报】刘玉洁 郑炜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