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时平 李天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相关资料图)
奋进新时代,福田新实践。作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自2015年起单独对口帮扶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均于2020年底前实现“整族脱贫”。
如今,来自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群众踏上了幸福征程,生动诠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理念。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喀喇昆仑山脚下,这里有着全疆首家集中式光伏帮扶项目——深能福塔电站。2022年1月-11月,深能福塔光伏电站累计电网结算电量已达到3589.937万千瓦时,利税近千万元,其可支配利润主要用于新疆塔县185个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支出和47个行政村的集体收入,助力塔县4140户16806名帮扶对象增收致富。
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是福田区帮扶工作的诀窍之一。一直以来,福田区不仅解决帮扶对象的增收问题,更注重项目引领、产业导入,为他们的可持续收入提供有效途径。数年间,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一项项特色创新成果,乃至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优势,经由援疆通道,在祖国的西北边陲遍地开花。
在广西,福田区因地制宜为当地打通“经济命脉”。四年间,帮助罗城、环江两地引进企业22家,实际投资额19.02亿元;援建了罗城县优质稻、百香果、红心猕猴桃以及环江县光伏发电、“贷牛代养”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产值5000万元,带动上万帮扶对象增收。同时,协助罗城县建成16个帮扶车间,协助环江县建成15个帮扶车间,带动8910余名帮扶对象增收,推动两县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群众祖祖辈辈在大山中生活,基础设施差。美好新生活,首先“新”在民生服务。面对毛南族乡亲们对民生需求的新期待,福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让当地老百姓享受到同等于福田群众的民生服务。按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思路,福田区助力环江打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四大战役”。
早年,广西环江、罗城两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医疗人才缺乏。帮扶以来,福田区共为两县卫生健康系统投入近3000万元,选派医疗专家95人次,组织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与对口地区县人民医院签订远程合作协议实现远程会诊;完成72个毛南族聚居村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4083户毛南族帮扶对象配备家庭签约医生,实现“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
在新疆塔县,身处高原、健康风险极大的塔吉克婴幼儿,在福田医疗帮扶下得以健康快乐成长;冬季农牧民在“暖心工程”中解决了取暖难题……通过帮扶,人们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民生兜底、普惠项目,让高原上的农牧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乡村振兴频出新招
“2021福田区首届结对帮扶地区名优产品暨民俗美食文化节”于2021年12月初在华强北街道举办,从广西的食用菌、火麻油,到新疆喀什的红枣、葡萄干等,70多个美食展位让各地文化在此缤纷亮相。
东西产自深山,卖不进城怎么办?福田区将消费帮扶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的优势,建机制、搭平台、找企业、拓渠道,不断完善消费帮扶利益联结链条,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发力,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可持续消费帮扶模式,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
帮扶期间,福田区推动完成罗城县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饮用天然泉水通过“圳品”认证;帮助环江利用深圳的销售渠道和优势,销售环江农特产品,提升“环江品牌”认知度和附加值;积极引入知名旅游企业新开发高端旅游线路,提升塔县住宿、餐饮、导游等品质和品牌。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福田这座“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城区,将继续携手各地、各族人民,输出特区精神、奉献福田力量,将幸福的种子撒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