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再用力一点,慢慢敲,字就出来了”“书法最讲究的就是起承转合”……

4月12日,位于广州越秀公园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湾区交流中心”)热闹非凡,来自香港的100名新入职中小学教师通过专题讲座、文化考察等形式,拓宽专业视野,领略岭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和独特魅力。


【资料图】

据悉,此次学习团参访活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湾区交流中心承办。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助力教育发展,推动湾区建设

羊城广州,春和景明,繁花似锦。12日上午,越秀公园东秀湖广场上展出的《大美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图片展》与春意盎然的越秀山相映成趣。不少来自香港的新入职中小学教师在参观图片展时,都被拍摄东莞华为小镇和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的摄影作品所打动,纷纷拿出点赞的小贴纸贴在作品旁边,以表达对这两幅摄影作品的喜爱。

参观完展览,湾区交流中心主任、理事长叶河致欢迎辞。在叶河看来,粤港两地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同宗同源,两地之间自古以来便存在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叶河表示,湾区交流中心是2017年12月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的。湾区交流中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出版传媒合作、文化教育交流、专题研学实践等方式,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深入了解和青少年之间的互学互动互访,增进港澳同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大湾区文化的了解,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推动大湾区文化教育事业共荣发展,促进人文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湾区交流中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香港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的交流合作。2021年3月,湾区交流中心出版的青少年国情教育读本《我的家在中国》丛书,由香港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学校赠送,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的教学参考,受到广泛欢迎。

湾区交流中心与澳门文化公所合资合作成立的启元出版社,已成为澳门规模最大、效益最显著的文教出版机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澳门通史》广受好评,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出版奖项。

“今天,湾区交流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花城文旅集团携手合作,与各位老师一起,领略非遗风采,品鉴新春茗茶,解读岭南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听得悦耳、看得悦目,食得开心,尽兴而来、满载而归,把对广州春日的美好感受带回香港,分享给孩子们。”叶河说。

叶河主任(右)向香港教育局赠送最受香港教师欢迎的摄影作品

深入岭南文脉,探索湾区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如何、未来又将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在专题讲座环节,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经济学家王珺以《粤港澳大湾区——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演变历程与未来前景。

在王珺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广东、香港和澳门来说,是实现三赢的重大历史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粤港澳三地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年来,粤港澳三地协力融通,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湾区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王珺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提升湾区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

除了经济层面的交流合作,近年来,根脉深厚的岭南文化持续焕发新活力,推进人文湾区建设。该如何深入理解岭南文化的特色?资深媒体人、著名文化学者罗韬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以《略说岭南文化的特色》为主题,用粤语为来自香港的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岭南文化专题课。

罗韬用三个字概括了岭南文化的特色,分别是:迟、新、简。

所谓“迟”,就是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比,岭南文化发源较迟。直到明末清初以后,因航海大发现,这里才成了中国融入世界、融入全球化的启轫之地。

第二个是“新”。罗韬指出,自清末到民初,岭南出现一些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新阶层,岭南人从医学、教育到戏曲、美术、音乐等,都对全国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最后一个是“简”。在罗韬看来,岭南文化最高的智慧就是摆脱教条,抛弃包袱,蔑视陈规,回到本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开拓出新路子。”

听完两场讲座,不少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岭南文化传承发展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难得,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来自香港青年协会李兆基书院的杨立贤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听到粤语,就像在香港、在家一样的感觉。杨立贤称,这种实地走访和学习是任何文字、图片乃至视频都无法替代的体验。

领略非遗风采,体悟岭南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参观展览和聆听讲座外,湾区交流中心还安排了丰富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品赏与实践活动,包括广绣体验、香云纱整染、拓片制作、书法学习、新春茗茶品鉴等,让香港的教师们在切身的体验中,领略非遗风采,体悟岭南文化。

来自香港的教师在活动现场体验广绣技艺

来自香港的教师在活动现场体验香云纱整染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在动手实践制作拓片环节,授课老师尹红旭手把手教参与者如何上纸、捶拓和上墨,不少来自香港的教师皆表示这是第一次接触拓片,感到非常新奇好玩。尹红旭一边指导一边讲解:“这是来自1300多年前的雕版印刷技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印刷作品,并带回香港。”

除了拓片体验课,著名书画家赵多瑞的书法课也有颇高人气,他带领参与者一同走进书法的海洋,领略国粹的魅力。

“中国书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要想写好书法,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运笔方法,笔法归纳下来不外乎四个字:起、行、转、收。”赵多瑞表示,书法最讲究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缺一环,笔意就如链条一般断开,字便会失去它的意味和神韵。

来自香港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的樊翠婷老师本科学的就是美术专业,对书法课十分满意。“我们之前没有上过如此深入且具体的书法课,感觉这次书法课的老师非常专业。书法的运笔、布局、结构都讲解得非常清晰,提升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回去后我也会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教给我的学生们,练习书法,陶冶情操。”

来源|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通讯员 余明浩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