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的病情有所好转,他盼望自己能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相关资料图)

■咏春捐款专用二维码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13岁“湘伢子”罹患恶性肿瘤,正在经历“长跑式抗癌”

温暖1554号

●温暖诉求

杨咏春与父母在广州暂居地附近有一所小学。每次结束化疗回住处休养期间,这个13岁的男孩总要求爸爸用轮椅推着他,到附近学校门口转转。透过路边栅栏,听着校园朗朗书声,咏春总爱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读书呢?”如今,咏春长大了,知道自己身患恶性“神经母细胞瘤”,疾病一日不愈,就要继续治疗。儿子的问题,爸爸杨善福不忍回答,他说,虽然父子俩来自湖南永州一个山路十八弯的农村,山里学校条件也不如城里,可他和儿子都渴望早日治好病,早日回老家。

腹部有个15厘米的“黑影”

品学兼优的咏春,生病前还是学校赫赫有名的“乒乓小将”。杨善福告诉新快报记者,咏春正手扣球力度猛烈,反手削球动作流畅,自己也不是他的对手。“孩子优秀,家里人都特别欣慰,但谁能想到他会突然有这场大病。”咏春和父母住在湖南永州市双牌县何家洞镇,最近一年,一家三口离家四处求医,寻找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办法。

时间拨回2022年9月,咏春第一次离开父母,在新学校双牌县一中过上寄宿生活。“孩子从小爱运动,但他吃得不多,身板挺瘦的。我们唠叨最多的就是让他多吃饭,避免生病。”爸爸杨善福后来才知道,儿子并没有“听话”,为了不耽误学习,他的身体偶有不舒服,也强撑过去,很少与父母提及。

但是几个月后,咏春碰到了自己撑不过去的问题。他打电话告诉父母,颈后出现了几个2厘米大小的小疙瘩。“我忍不住去抓它们,没想到越抓越疼,现在很难受。”电话里,杨善福听到儿子疼得“丝丝”吸气,马上提前将儿子接到身边,带去了县人民医院就医。

医生发现了咏春颈后疙瘩的异常,并通过全身CT扫描发现了其腹部,藏了个15厘米左右的“黑影”。“可是,既然是黑影,孩子怎么没有任何感觉?”杨善福疑惑地看了看儿子,没想到,咏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平时偶尔会肚子疼……以为吃错东西了,没吱声。”

确诊闻所未闻的恶疾

杨善福和妻子立马带咏春前往长沙湘雅三院。令他们意外的是,医生看了片子,再结合咏春脖子上的疙瘩,竟发现疙瘩和其腹部的“黑影”,有着直接联系。没多久,咏春被确诊罹患上号称“儿童癌症之王”的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而确诊之时,肿瘤已经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是很多人从未听说过的词语,杨善福夫妻万万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会与这种恶疾沾边。他们慌了神。

随后的治疗过程,也让他们担忧。在长沙,咏春本来将要接受3次化疗,与肿瘤来一场对抗。可第3次化疗还未开始,他便患上了新冠肺炎。待他恢复,却因为疫情期间生病“停疗”,化疗药效过了,肿瘤不仅没有缩小,体积反而见长,医生顿感束手无策。

今年1月13日,在热心病友指引下,他带着妻儿,从长沙辗转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新为儿子开启抗癌战斗。

等待时机摘除恶瘤

“事实证明,我们来对了。”杨善福本以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一家三口肯定举步维艰。让他倍感温暖的是,护士长在了解到他们来自偏远乡镇,且生活过得困难,便帮咏春一家申请了广州助医公益——广州小家的居住资格。“在小家安顿,不仅能节省一大笔经费给咏春治病,关键是小家的病友互相鼓励和抱团,让我们有了更大信心,支持孩子抗癌。”杨善福说。

据了解,咏春的肿瘤转移到了腹膜,附着在肋骨上,情况复杂。但在医生调整过化疗方案后,他已经接受了6次有效化疗。“有些地方的转移肿瘤已经缩小了很多,儿子也没那么难受了。”杨善福说,医生告诉家人,咏春的肿瘤一旦缩小,就能达到手术切除指征。

“只要能摘除体内的‘定时炸弹’,孩子的胜算就又多了一分。”无论杨善福还是咏春,听到这个消息,都欢欣鼓舞。

只不过,咏春在广州的治疗费已经超过十万元,“我们家乡地方小,工资并不高。”在永州老家,杨善福是一家小私企的办公室员工,3000多元的工资仅够一家人维持生活,遇上大病,他们毫无应对之力。幸运的是,最近因病致困的一家人,刚刚申请了低保待遇,衣食住行,如今只能靠低保金维系。

“孩子生病快半年了,他一直期待尽快治好病回学校。但许多病友告诉我们,治疗‘神母’,得经得住‘长跑式抗癌’。”看着一心想恢复健康回家上学的孩子,想着后续漫长的疗程,杨善福愁容满面。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如“新快报温暖1554号咏春”。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