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多宝街地处千年岭南文化核心传承区,是老西关文化发祥地。多宝司法所位于永庆坊旁一座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内,肩负着守护岭南文化街区平安稳定的职责。在荔湾区司法局的带领下,多宝司法所不断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提档升级,强化法治宣传、法治服务、法治保障职能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助推老西关焕发新活力。荣获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资料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立“一站式”永庆坊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法院、司法、公安、侨联、人社、文化旅游、工会及街道社区资源,吸纳法官、公证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归国华侨和侨眷等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

通过纵向健全完善街道、社区(10个)两级调解委员会和横向联系行业性调解室、专业市场调解室、专家级调解团队构建“大调解”格局。根据多宝地区侨房、侨眷多和永庆坊景区特点,全国首创“法院+司法+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由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侨联共同组成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开通调解室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视频对接系统,进行线上调解;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及快速立案绿色通道,调解不成的,引导走专业诉讼渠道,确保有关案件快速审理、快速执行。同时与区、街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对接,及时获悉辖区纠纷信息情况,开展联动联调,实现居民、商户、游客等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站”“只跑一次”。

建立突发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各级调委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建立纠纷“日报告”制度,注重源头治理,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及时掌握纠纷苗头,主动介入,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两年以来,多宝司法所组织各级调委会通过实地、电话、微信等手段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0余次,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14件,实现“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

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实施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推进“法律六进”宣传活动。积极创新和拓展普法宣传模式,开展互动式、融入式、浸入式普法,组建法润荔湾法治宣传服务队,编印宣传资料、赠送学法读本、开设普法讲堂、举办法治游园,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普法活动。

深化法治社区建设,组织拍摄有地方特色的普法短视频,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建设社区普法阵地,营造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送法进机关”活动,服务街道中心工作,邀请律师为干部职工普法,参与街综合行政执法案审会,为行政执法规范性建设进行法律把关,对街道重要合同和重大政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当好街道的参谋助手。

近两年来,司法所共动员和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多场次,为街道提供法律意见43条,协助解决各类重点工作涉及法律难题10余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提升基层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智慧监管

依托省社区矫正管理网上管理平台,让社区矫正日常管理从“人管”迈向“信息管”,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的登记和管理,结合“智慧矫正”平台,通过线上教育学习、线上点名、线上公益活动等形式,严格落实矫正监管规定,按时按质完成电子定位、当面报告、电话报告,思想汇报等监管要求。

同时通过线上交流、心理疏导、重点帮扶等形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利用刑满释放人员网上一体化管理平台,准确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建立安置帮教人员档案,提高信息核查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做到人员情况清、底数明。

协调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形成对刑满释放人员管控帮教的工作合力,实行多方联动,从墙内远程视频会见,到释放后回归社会衔接安置帮教,司法所都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将各个环节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有效引导、教育、帮扶刑满释放人员树立遵法守法意识,坚持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多宝司法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全面建成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街建立了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和十个公共法律服务点,由9名律师分别担任10个社区和1个专业市场法律顾问。近两年,社区法律顾问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7场次,提供法律服务311人次。

同时,在多宝司法所设立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和中立法律服务点。司法所公法站的法律服务岗每天由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轮流坐班,为居民、游客和商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受理公证、预约公证等服务。打造线上平台,通过法律顾问在线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各社区、市场管理方组建微信群,推广政法、普法公众号等形式,进一步拓宽满足群众尊法学法需求的服务渠道,使法治的阳光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荔湾区司法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