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资料图片)

图/资料图

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玉湖村,有这样一位村医,她坚守基层38年,坚持“用最少的钱换最好的疗效”,对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她就是玉湖村卫生站医生蔡淳铿。2022年,她获得“广东好人”称号。

2021年,蔡淳铿不幸被诊断出罹患结肠癌,她乐观面对、积极治疗,希望能重返岗位继续为乡亲们看病。然而天不遂人愿,2023年蔡淳铿因病去世,家属遵循她的遗愿,将社会各界捐助的爱心善款60万余元转捐公益,让大爱不断传递和延续。


“最少的钱换最好的疗效”

蔡淳铿是土生土长的玉湖村人,从小就有一颗从医的心。1977年高中毕业后,她参加了当时潮安县举办的全科医生培训班,由汕头医学专科学校的老师授课,为期2年,获得了乡村医生从业资格。

当时,村中尚有老赤脚医生坐诊。1984年,老赤脚医生退休后,蔡淳铿和丈夫蔡楚绵便一同申请设站执医。就这样,27岁的蔡淳铿与卫生站“绑定”在了一起,开始守护乡邻身体健康。

从医38年,蔡淳铿从不收诊金,只收取基本医药费。“用最少的钱换最好的疗效”,是她始终坚持的原则。普通的感冒、发烧,只要几块钱就能治好。她不卖滋补品,而是告诉患者:“不必过度用药,只要饮食合理、作息规律就行。”即便是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蔡淳铿都坚持免费为孤寡老人、低收入者看病给药。有患者觉得医药费太少,要多给钱,她坚决拒收。

经口口相传,邻近乡镇乃至市区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看病。蔡淳铿请不起帮手,看病、拿药等等大事小情只能一人承担。随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排队等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高峰时候,三四十号人里里外外,把偌大的卫生站挤满了。但人们却愿意等。

2019年秋天,卫生站搬进上级援建的宽敞明亮的卫生站,村里的男女老少,慢慢就习惯了寂静的乡村里有这么个热闹的地方——因蔡淳铿而存在的温情驿站。


身患重病仍继续看诊

“做村医苦吗?”

“当然!”

蔡淳铿犹记得无数个深夜村民上门呼救的急切,记得因工作忙碌照顾不了家人的辛酸,但更多的还是一种踏实感。“看到孩子发高烧过来,喂了药水慢慢好了,甜甜地叫我一声‘姨’,很满足。做一行爱一行,我觉得这个职业很好。”

2013年,已满足退休条件的蔡淳铿再次选择了留岗。她每天在卫生站上班超过11个小时,每年只给自己放假3天半(从除夕下午到正月初三)。无论是深夜两三点,还是大年初一,哪怕是年夜饭吃到一半,只要患者需要,她从来二话不说。

2021年1月,因防疫抗疫需要,她连着几个晚上顾不上吃饭,就赶着上门入户给村民测量体温直至深夜。过度劳累将她压垮,病倒住院后被发现已罹患结肠癌多时,随即转往广州医治。

即便如此,在住院治疗时,蔡淳铿只要精神状态允许,就会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的方式,远程接受患者的咨询。

2021年12月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蔡淳铿从广州回到潮州,在日常仍要服药、打针的状态下,每天坚持从市区坐车往返村卫生站上班。在与病人“打交道”的老地方,她似乎恢复到了以前“生龙活虎”的状态,忘记了病魔的可怕和难缠。

由于蔡淳铿的病情所需治疗费用巨大,其家庭早已无力承担,社会一些爱心机构为其捐款得以继续治疗。2023年初,蔡淳铿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治疗也被迫停止。作为医生,蔡淳铿对自己的病情早有预感,她叮嘱子女,要将剩下的善款捐回给社会,“既然已经用不上了,自然不该占为己有。”

在蔡淳铿去世后,家属遵循其遗愿,将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60万余元转捐公益,其中50万元捐赠给潮州慈善总会“道德模范帮扶资金”,另外10余万则退回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