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90后壮族小伙冀麒宇是连山壮锦织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从小便在织机前看着外婆和母亲织锦,耳濡目染中也对壮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是那么的美好,我就应该把它好好地传承下去”,对于壮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和推广,冀麒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决定和母亲一起来守护这门传统技艺。

创新设计

与母校共建乡村振兴服务基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填报大学志愿时,冀麒宇特意选择了在纺织及服装设计领域都具有优势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服装设计系。在大学期间,冀麒宇所有的作业和比赛,都围绕着“壮锦”这个课题展开。冀麒宇对壮锦的钻研和热爱得到学校的赏识。在学校的帮助下,冀麒宇和母校共同建立起一个乡村振兴服务基地,输送更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到基地学习壮锦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对壮锦进行现代化改良。创新的火花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不断迸发。

传统的织机体积比较大,织造过程也相对繁琐,经过冀麒宇和他的团队改良后,新款织机可以减少织娘一半工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传统的壮锦面料厚重,不便日常穿着,他们便将壮锦面料改良成一种轻薄而又舒适的面料,不仅可以日常穿着,还可以用在家纺之中,壮锦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传统的染色技艺只有10多种颜色,通过对染料进行创新,目前壮锦可以呈现两百多种颜色,视觉上更为绚丽多彩,成品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

想要让壮锦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壮锦还需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因为我是学艺术专业的,所以我就想把我们壮锦的形象给设计出来,就是大家看到的‘连连’和‘山山’卡通形象,从开始做到最后的呈现,我们用了接近三年的时间。”冀麒宇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他设计的“连连”和“山山”。屏幕上,两位少数民族少年身穿色彩绚丽的壮锦服饰,神采飞扬,姿态翩翩,传递出壮锦的独特魅力与满满活力。

返乡创业

壮锦织出美好生活

随着冀麒宇的壮锦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冀麒宇感觉到返乡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2016年,冀麒宇回到家乡成立了壮瑶风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开设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对村民进行壮锦织造技艺培训,帮助她们售卖壮锦作品。冀麒宇的目标是在促进壮锦技艺传承的同时,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壮瑶风采合作社的顺利运转,离不开连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非遗项目建立之后,政府也在资金、人员培训、搭建平台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设计和出作品。”冀麒宇对记者表示。

壮瑶风采合作社的建立,切实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合作社织娘邓土兰在加入合作社之前,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由于需要照顾老人小孩才回到家乡。在动员之下,她加入了壮瑶风采合作社,从零开始学习壮锦技艺,现在已经成为合作社里数一数二的织造能手,还经常作为代表外出学习,跟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之前住在大山里面,生活比较困难,来了合作社之后,我一年多了4万左右的收入,现在在镇上买了房子,生活便利多了。”邓土兰笑着讲到生活的变化。

谈到未来,邓土兰充满憧憬:“我想带动更多乡村妇女传承壮锦技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目前,连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1项:传统舞蹈《瑶族小长鼓舞》;省级有传统音乐《瑶族八音》《壮歌》等4项;市级有《舞火狮》《舞木猫狮》《舞龙灯》等18项。县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共计31人。

近年来,连山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牛王诞、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成功申报了一大批非遗项目,有力推动非遗事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连山将做好非遗的普查、保护、传承、开发等系列工作,以发展非遗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非遗“五进”工作,推动非遗人才培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规划建设乡村振兴非遗工坊,以非遗项目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