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新华社发布调查报道,曝光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

这些“脱单”APP首先用诸如“你都不能知道上面的女的有多主动”之类的低俗广告来吸引用户,言语恶俗、表演夸张。其次是步步要充值。回复文字、语音、视频都要花钱。有用户表示,在平台上花了十几万,连面都没见成。平台一方面诱导男性用户不断充值,另一方面则通过“聊天就可以赚钱”的宣传吸引大量女性用户参与其中。

且不说在我们择偶的年代,还没有网上交友这些玩意,就算有,以在下微末的小胆,若是想通过什么“快速脱单”之类的说辞,从我口袋里掏钱,那么很不好意思,我肯定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这么说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偏见,毕竟现实中也存在着许多正规的网络婚恋平台,说明生活中确实有相应的市场和人群。比如掏了十几万连面都没见上那位,我很愿意相信他择偶之心急切热烈,只是结果让人拍案惊奇。

部分用户心甘情愿被别有用心的APP一遍遍地“收割”,恕我直言,多数并非因为智商问题。更大的可能是,在平台露骨、魅惑的诱导下,用户“心领神会”,以为步步充值之下终将抵达那些不可描述的场景。满前野意无人识,几点碧桃春自开,这才是平台敛财屡屡得手的奥妙所在。

当然了,无论用户如何心猿意马,他们终归是受害者。真正要谴责惩处的,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APP。据报道,这些打着“交友”旗号的平台注册主体大多是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婚姻介绍服务项目。忽悠那些无处安放的荷尔蒙,这样的“科技信息”公司实在太坏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