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口岸众多、外贸发达的深圳连续遭遇数波疫情袭击。
1月31日,除夕,深圳再次出现零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医生护士、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很多人主动放弃休假,迅速投入新一轮抗疫。
面对疫情大考,深圳没有慌乱。用“放大镜”细看,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幸福作为根本追求,悉心守护民生;成百上千个社区、一千多万名居民有条不紊,时刻守望相助,是深圳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内在机理,也是深圳民众对疫情防控始终抱有信心的底气所在。
“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1月11日清晨,深圳龙岗区侨联东片区居民老刘缓缓往小区门口踱去。因患有严重肾病,他三年多来每周三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雷打不动。
“您回去吧,咱这儿昨天封控啦!”远远地,工作人员高声劝返。看到老刘焦急的样子,他问明缘由,提醒老刘“赶紧找社区”。
于是,老刘的求助信息在楼栋微信群里发出了。
“叮咚”,仅仅两分钟后,群里便回复:“请联系曾思强医生。”消息后附上了电话号码。此时,时针刚刚指向6点。
曾思强是大发埔社康中心负责人。接到电话,他马上联系医院,摸清了情况——老刘可以去定点医院治疗,但需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距老刘上次透析已经两天半,他感到微微胸闷,小腿也有些水肿。曾思强即刻安排老刘做核酸检测,并向指挥部汇报情况,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
当天稍晚,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老刘被等在一旁的120急救车送往医院,及时得到了透析治疗。
“群众之事无小事”,这句话在深圳疫情防控中得到了真切体现。当百姓的点滴诉求被重视、被处理,心里因生活不便而打下的“结”,便也解开了。
“板板,来吃饭啦!”端着装满食物的猫食盆,罗湖区莲塘街道坳下社区网格员邓裕才柔声呼唤着。
这里是居民王女士家。受正在隔离的王女士委托,邓裕才每天来为宠物猫板板喂粮、换水、清理猫砂,还帮王女士和板板视频“通话”。
“第一次开门,它好紧张地缩在角落里。现在一见我来,就围着转圈圈。”邓裕才开心地说,轻抚着吃得正酣的板板。
“没想到解决得这么快,这么好!真是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居民谢女士感激地说。她的宠物,也得到了社区临时“铲屎官”的精心照料。
“微细胞”和“主人翁”都得到呵护
元宵节将至,罗湖区章輋村张灯结彩,年味儿依旧。而一个月前,这里还笼罩在紧张气氛中。
1月10日晚,附近居民田女士走出地铁,打算像往常一样穿过这个城中村回家。没走几步,就被警戒线拦住了——片区刚刚发现了疫情,章輋村被紧急管控,只能进,不能出。
着急回家陪女儿的田女士叫苦不迭。
同样“中彩”的还有地铁保安谢先生。当晚,像田女士、谢先生这样因路过而滞留章輋村的共有十多人。
没吃没喝没住处,他们这一夜怎么过?
不久,田女士向现场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当夜,她被带到附近小学的体育馆安置。后来,谢先生等滞留客也被接到了区域内的社康中心,后又转到附近小学的安置点。
棉被、充电宝送来了,早餐是热腾腾的炒面和茶叶蛋,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罗湖区下沉干部也来了,专程带了防疫物资和饼干零食前来探望。
几乎同一时间,龙岗区管控区里,温馨的一幕也在上演。
眼瞅着自己的水果店“鲜果园”被划入管控区,李新象和吴晓青夫妇急得快要下泪。
商铺一关闭,刚补货的水果就得烂在店里了。小本买卖,哪儿经得起?
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一天后,开店营业的通知就来了!李新象还得到一个红袖章,并被拉进了居民微信群。收到群里居民的采买需求后,李新象戴上红袖章,径直把水果送到各楼栋门口的自提点。
“幸运儿”不止李新象。侨联东片区管控后,区域内的餐饮店、果蔬店、便利店、药店都能正常营业,每家店铺安排一名“红袖章”,负责送货到楼栋。小店铺的生计保住了,小区居民的生活也更便利了。疫情之下,城市的“微细胞”和“主人翁”都得到了精心呵护。
尽管疫情尚未彻底平息,但这个超大型城市正在恢复欢声笑语。每个人都觉得,共克时艰,南国深圳变得更加暖意融融。
(本报记者严圣禾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