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郭思琦

务工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广东省持续做好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目前外省在粤务工脱贫人口407.6万人,占东部8省市吸纳脱贫人口务工数45%。在粤务工脱贫人口全部稳在广东、稳在企业、稳在岗位。

新春后,广东省人社厅开展了返粤专列活动,2月9日,从贵州开往广州的D2803次列车免费搭载了600余名贵州籍在粤务工贫困劳动力返乡。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登上这趟专列,体验来粤务工者的返岗路,聆听他们的广东务工故事。

人物:陆爱明

年龄:29岁

来粤务工时间:10年

90后青年从打工仔到“务工带头人”

曾经,他是广东一家五金企业生产流水线旁的忙碌“90后”打工仔;如今,他自己开办了工厂,并带领老家亲朋好友一同来粤务工。在广东务工十年,他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工厂老板”,再到“务工带头人”的华丽转身。他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登双村青年陆爱明。

2012年,刚成年的陆爱明迈出了家门,加入了到广东打工赚钱的外出务工大队伍中。“家里到处都是山,也没有什么工作的岗位,靠务农喂不饱一家人。”回忆起那时的生活,陆爱明说,“刚到厂里时,对加工的流水线作业不适应,觉得非常累。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想过放弃。”

当时陆爱明一个月的收入有将近5000元左右,这对于他或者他的家庭来说,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打工的日子是艰辛的,背井离乡的陆爱明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凭着一股韧劲儿,坚持了下来。陆爱明咬着牙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凭着聪明好学,每天学一点,渐渐地便掌握了五金加工技术。经过三年的努力,陆爱明在厂里工作越来越顺手,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2015年,陆爱明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与朋友合伙一起开办了一个五金加工厂。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渠道越来越顺畅,陆爱明的工厂办的越来越红火。挣了钱的陆爱明,带着外出闯荡的经历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例子开始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跟随自己外出务工,希望大家都能靠勤劳的双手让家里富裕起来。

“打工这些年,每次过年回家看到村里人还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就想着带他们一起出去,赚点钱回来好好地盖一间新房子。”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陆爱明的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转变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务工带头人”。

十多年的务工生涯,让陆爱明深深体会到技能的重要性:“我们老家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技能,我会让他们先到我的工厂里学习一下技术。这样以后即便他们要再去其他地方也算有一技之长。”最开始的时候,陆爱明每年只能带出几个人,得到大家的认可后,陆爱明的手机号码成了亲朋好友的“求职热线”,来找陆爱明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他开始转行自媒体为自己的工厂直播带货。陆爱明表示,在粤务工这些年,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不懒、肯干、爱学上进,机会多的是。他热心呼吁老乡都到广东发展,希望在家闲着的老乡们大胆走出去,不要等着靠着政府。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是奋斗来的!”

人物:陆新

年龄:19岁

来粤务工时间:3年

盖新房、买新车!全家人在广东务工后生活越过越好

宽敞明亮的客厅、三层小楼居住着七口之家、院内停放着一辆小货车……这是陆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陆新家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登双村,他的父母在广东务工20余年,3年前陆新也来到广东,加入务工行列。如今,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让生活越过越好。

陆新的家中四代同堂,家里有爷爷、曾祖父需要照顾,父母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陆新1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便来到广东务工。3年前,年满16岁的陆新,便跟随父母的脚步来到佛山务工。在陆新看来,广东经济发展好、机会多,是自己工作的首选地。在广东务工3年间,陆新掌握了喷粉、打砂等技术;他逐渐从小工厂务工走向大工厂;他的收入从最初的2000元到现如今翻了一番。

在陆新一家人的努力下,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盖新房、买新车成了现实。“原来家里人居住在曾祖父年轻时建的木房子。房子环境差、保暖性差,遇到下大雨的时候还会漏雨。”陆新表示,后来我们务工赚到钱后,2019年便花费10万元,建了一座三层楼、100多平方米的水泥房。陆新笑称:“现在的新房子舒服多了,而且还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除了盖新房,陆新一家人在2018年还添置了一辆小货车。来粤务工,不仅让这个家庭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也让“00后”青年陆新成长很多。“去广东务工让我增长了眼界、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陆新表示,“没去广东务工之前,我觉得一辈子打工挺好,现在我期待自己学习更多的技术、未来能够回乡创业、搞养殖。”

谈及近期的小目标,陆新表示:“过几天,我将去惠州一家大工厂实习。我希望顺利通过实习期,留在大厂学习。同时我也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多存点钱,尽快给家里再盖一个房子,让家人住得更宽敞。”

人物:韦贵周

年龄:37

粤务工时间:18年

务工十余年,他为父亲赚钱治病

从家住深山与患病父亲相依为命,到异地扶贫搬迁入住新房;从毫无经济来源、靠亲戚接济到收入提升、每个月为父亲赚钱看病。在广东务工18年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80后”青年韦贵周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日子越过越好。

韦贵周8岁时父母离异,他和患有精神类疾病的父亲相依为命。韦贵周回忆:“小时候父亲的身体很差,无法务农、务工,我们的日子过得很穷,基本都是靠身边的亲戚接济度日。”面对艰苦的生活,韦贵周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现状。

19岁的时候,他得知广东工作机会多,便只身一人前往广东,开始务工。18年间,他做过电机、裁缝等岗位,如今他在中山一家电器厂做冲床岗位,工资已从最初到广东的1000元涨到了如今的3000余元。韦贵周告诉记者,务工后,家中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每个月还能打一笔钱给父亲买药,现如今看到父亲在药物的治疗下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能够自理,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2018年,韦贵周和他的父亲又迎来一件喜事。在大山里居住的他们符合异地扶贫搬迁的条件,他和父亲在从江县银新社区获得了一套一室一厅、大约50平方米的房子。“住上新房子太开心了,入住前我用务工赚来的1万元对新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打了一堵墙,买了一个沙发,我希望自己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随着返岗开工的日子临近,韦贵周说:“我期待快点回到广东,开始新一年的奋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