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广东省发改委2月18日消息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港企累计超2400家。据悉,广东省抓住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前行。两个合作区重点项目“高频”布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两个合作区建设彰显强劲引力
新年伊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各地市2021年GDP陆续公开。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成为国内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东莞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成为广东省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各地区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大湾区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赋予横琴和前海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100多天以来,两个合作区建设彰显出强劲“引力”,重点项目“高频”布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用“合作区效率”为大湾区注入新动力。
在横琴,粤澳产业融合走向适度多元化路线。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迅猛发展;外向型经济逆势大幅提速;多个澳资项目集中签约。截至2021年12月,横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4761户,仅12月单月就新增澳资企业62户。横琴与澳门产业互补新格局逐渐打开。
在前海,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推进。金融、产业、人才三大扶持政策相继落地并覆盖扩区后的前海全域;深港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展现独特优势。截至2021年12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港企累计超2400家。前海已成为国内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全球第二
不仅是横琴和前海,在大湾区各地的合作发展平台正在打造粤港澳“合力”的最佳交汇点。
2021年1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四个重点平台规划,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等地,一大批特色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如同一台台引擎,驱动着粤港澳融合发展急速向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加速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5G中高频器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布局。
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一体化发展。广东完善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管理制度,省市各级财政跨境拨付资金超3亿元,惠及港澳1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
6个产业集群入选先进制造 “国家队”
在多年以来敢“投”敢“闯”的创新理念引导下,科技对于大湾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日渐显露。在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其中,广佛惠三地辐射带动全省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超过万亿元;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横跨广佛深莞四市,从上游的数控机床,到中游的工业机器人,再到下游的无人机都有明星产品。
据最新统计,大湾区内已拥有超50家“独角兽”企业、1000多个产业孵化与加速器和近15000多家投资机构。
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一端是肩负“双区”建设历史使命的创新热土,另一端是产业链完善、锐意创新的滨海产业新城,两座城市即将在2024年迎来“握手”时刻。届时,深圳到中山两地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步入“大桥时代”。
这样的城市间携手的佳话,在基础设施的联通下,未来将在大湾区频频上演。
在地下,大湾区时速最高的广州地铁18号线全线长轨贯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发展;在天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佛山新机场场址已获中国民航局批复。
此外,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成并正式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顺利驶入“快车道”、狮子洋通道项目获批建设……粤港澳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在制度规则“软衔接”方面,广东积极推进“湾区通”工程,衔接粤港澳三地规则。 “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启动并扩展实施,审批内地临床急需紧扣港澳药品13个、医疗器械3个。广东“社保通”使粤港澳人员“足不出境”可以就近参保。推行企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超过1万家港资企业适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登记业务。制定食品、中医药、交通等23个领域共70项首批“湾区标准”。
2021年9月,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创新重磅举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截至2021年12月末,“跨境理财通”共发生业务5855笔,总金额4.86亿元。
随着债券“南向通”上线、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深港通标范围、在香港和澳门分别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等创新举措的实施,大湾区城市间经济的融通性及便利性正在显著增强。
两年8所高校与港澳合作办学
在人才引进方面,广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不断为港澳和境内外高端人才及紧缺人才抛出“橄榄枝”。去年,广东省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0年)》,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在加快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2022年初开港,为大湾区发展“筑巢引凤”。
在跨境执业方面,广东全力推动实施“人才通”。截至目前,402名港澳医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证,707名港澳律师参加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推动金融、税务、建筑、规划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律师、会计等16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
在教育创新方面,广东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通过与港澳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大湾区内地9市就有20所新高校筹建或开始动工,其中有8所是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
在青年创新创业扶持方面,广东多措并举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工作。陆续出台《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目前已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12家重点基地为骨干、珠三角57家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