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廿八洗邋遢
清代酸枝镶螺钿公座椅
【资料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年廿八,洗邋遢”,这天,家家户户忙着“除尘”,“尘”与“陈”谐音,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广东人家家会备上一把新扫把,用来打扫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灰尘,有的地方还用“有尾蔗”(连头带梢的甘蔗)来打扫,以求吉利。
在打扫房屋前,人们也会先用由榕树叶、嫩竹枝叶、红花等扎成的掸子清除屋角梁上的尘网,再用碱水或以柚叶、黄皮叶煎水洗涤生活用具,以扫除瘟物、去晦气,然后再打扫房屋内外的其他地方,晒被洗衣衫等。
清代广州家具作坊颇多,集中在濠畔街等地。这些作坊与当时的洋行和“夷馆”林立的十三行隔岸相望。广州生产的硬木家具不但风靡国内,更因得到欧美人士的青睐而远销海外。镶螺钿是当时广受海外欢迎的重要家具装饰技法。
年廿七 洗疚疾
清勾莲八宝纹铜胎珐琅面盆
广州博物馆藏
除岁迎新不光是家居环境洁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净化也必不可缺。
“疚疾”指的是旧病,“洗疚疾”寓意洗去一年的尘土,洗去烦恼病痛。可以在水中加上藿香、佩兰等香草,洗出来年的健康平安,这也是人们最质朴的新年愿望。
广州博物馆这件面盆来头可不小,是上世纪故宫博物院调拨至广州的文物,在今天的故宫馆藏中还有“同款”。
文物器型为圆形,折边,口沿鎏金,矮圈足。盆内外壁饰花卉纹,通罩宝蓝色透明珐琅釉,银片花纹透过珐琅釉若隐若现,展现出朦胧之美。盆内壁釉上贴饰八宝纹,精致巧妙。
年廿六洗福禄
晚清民国方胜海棠井字格心
套红花鸟纹玻璃窗
广州博物馆藏
广东有句俗语叫“年廿六洗福禄,年廿七洗疚疾,年廿八洗邋遢”。在传统春节民俗里,过年的前几天都是洒扫、沐浴、洗衣的好日子。
“洗福禄”寓意洗去一年里的晦气,来年福禄多多。家家户户开始将房间彻底打扫一遍,窗明几净迎新年。
在广东,你一定见过这种五颜六色的窗。人们把岭南建筑中的广式彩色玻璃窗,叫作“满洲窗”。广州博物馆的这扇“满洲窗”以四角“方胜”棂花接中部“海棠”开光为格心,“直子衬底”式。“方胜”本是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的一种女性发饰,这种形制的几何纹样后被广泛用于服饰、家具、建筑构件等装饰中,成为中式吉祥纹样之一,有“同心双合”或“优胜”之寓意。
年廿五蒸年糕
饼模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一天,“老广”除了蒸年糕以外,还喜欢做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等。“糕”和“高”同音,寓意“新春步步高”。
在潮汕地区,很多家庭会提前用饼模制作各类粿品,模具里的“福”“寿”字样和花草纹样,寓意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福。 这些“七十二变”的粿口感独特、造型别致,是潮汕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
年廿四开油镬
南越王文王墓铜煎炉
南越王博物院藏
“开油镬”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取“起镬”之意头,一般会炸蛋散、油角。“油角”在粤语中意指“有角”,寓意来年能出众,又寓意“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
可以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是每个广东人最温暖的过年回忆和期盼。
1983年,这件铜煎炉出土于南越王文王墓的后藏室,分为两层,上层大,下层小,平面为长方形浅盘状。上面的盘四个角微翘,下面盘平直,底有烟炱痕,说明这是一件煎炸食物的实用炊具。
年廿三 祭灶王
汉代陶灶
广东省博物馆藏
广州人把“祭灶日”“祭灶王”称为“谢灶”,这也是传统中的“小年夜”。不同于北方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为入年关的标志,广东四季气候变化不明显,也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故以祭灶日作为入年关的开始。
这一天,坐守每家的灶王要回天庭述职,人们准备许多美味的贡品,祈求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从1月14日(年廿三)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岭南金融博物馆,带你探寻馆藏文物中的年俗记忆,一起“跨时空”过大年。
过年的衣食住行有哪些讲不完的“好意头”?又藏着哪些不变的情怀与文化?文物说年俗,萌兔闹新春,这些仪式感,稳稳拿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