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图书馆大朗分馆新世纪明上居城市阅读驿站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文/余晓玲
(资料图片)
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遍地开花,公共文化服务从“云端”到“指尖”;去图书馆阅读,去文化馆观演,去博物馆看展,日渐成为市民休闲生活新时尚……东莞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先后实施“文化新城”“文化名城”“品质文化之都”战略,文化发展成果实现了全民共享。
文化是城市之魂。迈入“双万”新起点的东莞,更需要文化的加持。今年,东莞将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优化提升文化服务供给,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突出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七大文化”,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四张城市文化名片,以文化强市推动东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近十年来,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前正在举办的东莞读书节已经是第18届。东莞读书节自举办以来,已开展了7500多项活动,6500万人次参与其中,凝聚了一大批“书迷”和“铁粉”;东莞“优享文化年”活动,是市政府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针对青少年、产业工人等四类人群,精准配送文化活动,目前已提供了1300余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今年暑假,“优享文化年”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丰富多彩,如麻涌镇推出了粤剧培训;望牛墩镇组织了书法培训;中堂镇则以爵士舞和绘本阅读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提供丰富选择;莞城则推出“儿童戏剧体验课”和“飞盘行动体验课”等,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成长。除此之外,东莞“优享文化年”还为高层次人才策划了“申时茶会”,面向产业工人提供“百变达人秀”,分别给青少年和老人设计了“文艺少年”素养培训和“银发文艺课”等。
“为广大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东莞正在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馆、高质量的“博物馆之城”、互联互促的美术馆联盟、集约共享的剧院联盟、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
截至2021年,东莞市镇公共图书馆达到657个,藏书量达1254.04万册;市文化馆、文化站共34个,村(社区)文化支馆583个。“镇镇有图书馆文化馆,村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这一坚实基础上,东莞再拓空间,今年以来新建城市阅读驿站14家、绘本馆5个,新建2个“阅读加油站”试点。目前,东莞已在全市多个商圈、社区、公园、医院建成了71个城市阅读驿站、70多个绘本服务场馆。新型阅读空间来到市民身边,书香东莞也有了新场景。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东莞“潮”起来,潮玩产业异军突起,“潮流东莞”城市新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仅规上潮玩企业的总产值就超过了10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市规上潮玩企业数量有50多家,涌现出了ToyCity、摩动核、拼酷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潮玩企业品牌,孵化了LAURA、变色龙、胖哒等原创IP,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东莞正研究打造集合潮玩设计研发、版权服务、IP孵化、制造生产、销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完善潮玩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潮玩产业的崛起,既让大家看到东莞“潮”的特质,又彰显东莞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活力。十年来,在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品质文化之都”等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东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产业集聚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东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递增趋势,2020年东莞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49.83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稳居全省第三位;比2012年增加330.23亿元,年均增长11.27%。从占比看,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4%,比2012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布局日趋完善,企业集聚效果显现。近年来,东莞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创新政策措施,健全保障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粤晖园文化产业基地、广东三十三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莞运河创意公社产业园、万科769文化创意园等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另有2个园区已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建资格;共有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东莞市泰库文化创意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9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