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中国吸收利用外资稳中有进,既得益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又得益于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更得益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各地精准引资的努力。

相比数量,外资来华的结构和质量更引人关注、看点十足。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和空间正逐步释放。今年1月,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7%、46.2%和42.2%。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生效实施,将中西部推向开放前沿;《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中,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资在中西部地区产业链布局优化,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成本……这些都成为外资在中西部加速布局的重要考量。

从利用外资结构看,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外资新的着力点。2021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30%;今年1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6.1%。这些得益于中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以及各地对引资结构优化的重视和配套政策的落实。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没有变,经济稳定恢复和转型升级态势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变。

外资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是“双循环”的天然载体。外资在高技术行业布局增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与消费升级及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外资在中西部布局加速,有助于发挥其“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推动中西部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更好链接。

《“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好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体量增大、分布均衡、质量提升,无疑有助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引资竞争依旧激烈。中国稳外资仍面临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公平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为此,应持续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发挥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试点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发挥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展会的投资促进功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助力打通国内产业链的堵点和断点。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完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监管执法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稳住现有存量外资,吸引更多增量外资。(许英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