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火如荼。在2022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提出建议,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内湾一体化融合发展,将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中山、珠海六市打造“无城市边界”一体化内湾区。

梁士伦受访者供图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内湾一体化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梁士伦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分割等问题,尤其以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等城市海岸线构成的内湾核心圈层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缺乏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

随着“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入推进,深圳大力实施“西协”战略,并启动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的研究,中山实施“东承”战略坚实迈出环湾向东发展的步伐,东莞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海湾新区,广州支持南沙加快建设联动大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为此,他认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内湾一体化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制定内湾区一体化发展规划

科学发展,制度先行。梁士伦建议,首先应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内湾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化省级统筹协调机制,尽快制定大湾区内湾一体化建设专项系列规划,推动内湾联动开发建设。

他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产城融合、一体开发原则, 推进深莞惠穗中珠六个环湾城市邻海区域空间资源统筹配置,加强规划建设与产业打造、城乡发展无缝对接,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内湾城市尤其是邻海近水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融,打造“无城市边界”的一体化内湾区。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交通兴则万业兴。梁士伦建议,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实现内湾区“同城化”互联互通。他表示要以强化内湾高效连接、重要节点快捷联系为重点,构建以轨道、快速公路网、海空港、内湾海景公路、休闲碧道等为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跨江铁路、环湾轨道建设,促进跨市地铁(轨道)线路纵深延伸,强化区域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交通的高效衔接、便捷换乘,高标准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协同打造新兴产业链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打造方面,梁士伦建议,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产业,强化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协同合作,携手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端服务”赋能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他表示,要充分发挥内湾城市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创新要素、生态生活等综合优势,推动跨区域产业链深度合作,构建“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的产业链分工体系,融合珠江口两岸、都市圈产业一体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协同参与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设创新链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引领性产业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增长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