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1月7日获悉,科技考古团队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历时5年采集数据,2年处理、模拟,首次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的整体地形地貌,直观揭示出,盘龙城遗址区域现在的湖汊在商代应是连成一片的陆地。这一重要成果被国际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在线发表(SCI收录)。

盘龙城遗址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经历多轮考古工作,发现有城垣、壕沟、宫殿基址群、高等级贵族墓葬、铸铜手工业作坊等重要遗存,但以往考古多局限于陆地。近年来,参与盘龙城遗址考古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合作,对盘龙城遗址区域的盘龙湖、破口湖开展水下地形测绘和考古勘探、试掘。

负责盘龙城遗址环境考古工作的邹秋实博士介绍,考古队将破口湖湖水抽干,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发现湖底存在大量商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陶鬲,形制与盘龙城遗址小嘴岗地铸铜作坊区出土器物相似。同时,对湖底钻探样品进行更精确的C14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为商代早中期,与盘龙城城垣的形成时间基本相当。

他还介绍,依据湖泊地形测绘数据,结合遗址与墓葬分布情况,认为当代盘龙湖一带水位较商代高出5米至7米。鉴于盘龙湖与破口湖上世纪70年代前处于自然连通状态,研究团队分析,现盘龙城遗址被水淹没的大片湖滩,在商代应是相连的陆地。据此推测,商代盘龙城聚落的陆地面积,可能达到3.24平方公里,比现遗址的陆地面积1.74平方公里,大近一倍。此外,盘龙城水下考古还发现,湖底有硬黏土层,与南方稻田中的沼泽土相似,初步推测,湖底可能分布着当时盘龙城的“稻作区”。

邹秋实认为,科技考古成果,不仅实证了盘龙城遗址的地貌,自商代至今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且对重新认识盘龙城聚落的布局、城市的规模也有重要意义。

“盘龙城是目前所见商代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心性城址,也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聚落。”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称,盘龙城先民的主体应是商王朝统治南土的派驻人员,新的研究成果,从环境考古层面说明商王朝时的盘龙城是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功能分区复杂的城市,进一步印证了盘龙城作为商王朝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记者海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