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提升防洪标准、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带五区二十八景”、营造诗意栖居生态环境、推进山水城共融……为了让襄水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历史风貌,传承襄阳历史文脉,襄阳市9月27日启动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

襄水俗称南渠,全长15公里,距今已有2800余年历史,沿线拥有10余处历史遗迹,如刘备马跃檀溪处、凤林关射杀孙坚处、堕泪碑、沉潭碑、刘表墓、杜甫墓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襄阳多次对襄水进行分段治理,但受限于长期无活水注入、污水污泥淤积等原因,导致襄水水质变差,少数渠段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今年以来,襄阳市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就“襄水古道修复工程”反复调研论证,于9月中旬编制完成《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专项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显示,该项目始于襄城区宋包水库,沿襄南大道、环城南路、胜利街至凤林古渡处,汇入汉江,建设内容包括襄水全域15公里水生态修复、河道清淤、暗渠生态改造、房屋拆迁、景观提升等。

《方案》要求从五个方面推陈出新,描绘一幅自然生态的襄水文化长卷。一是坚持安全第一,在防洪基础上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二是找回历史碎片,还原襄水记忆;三是营造自然生态的襄水廊道;四是构建文化设施,展示体验襄水独有的文化韵味;五是丰富市民生活,找到宁静的栖息之所。

“襄水是襄阳的母亲河,是襄阳的文脉,承载着历史记忆,它的岸线修复和生态提升,对襄阳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呈现出“一带五区二十八景”的布局——即襄阳诗意栖居的风光带,串联起襄水源景区、鸭湖景区、檀溪景区、岘首山景区、凤林古渡景区五大景区,共28处景点。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休闲活动平台和文化设施,为襄阳市民打造一条开放的城市河滨休闲廊道。(记者赵峰、通讯员江伟兵、何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