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程建设改革压减审批时限至75天,目前全国领先,且仅占其项目转化周期的1/11,为项目再投资赢得了时间上的分值;创业担保覆盖范围增至14类,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来青岛创新创业并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一次性15万元、10万元安家费;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标准的企业,年度综合奖补资金最高可达2000万元;对通过省级认定的首台(套)成套装备、单台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分别最高奖补150万元、100万元……10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青岛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旨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评价政策氛围,把制度刚性和创新示范的标尺立起来,在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既助力营商环境迎考备评工作,又着眼解决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
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路玉军表示,《行动方案》体现了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三方面特点。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率先从6个方面提升营商品质。13项行动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结合青岛营商环境评价复盘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围绕“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重点提出了46条创新突破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开办、建设项目审批、获得水电气暖信成本、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包容普惠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突出问题。结合今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最新政策变化和任务要求,对企业和群众关心的政策知晓度、参与度、兑现率不高等问题,在《行动方案》中都作了呼应和回答。
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军表示,随着难点堵点问题的销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山东省第1位。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副局级领导干部毕见清介绍,坚持制度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青岛市加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构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了司法、行政、仲裁衔接协调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吉彩介绍,青岛市构建“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的“五个一”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运行机制,实现62个事项 “网上办”、30个事项“移动办”。
青岛海关二级巡视员王建平介绍,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青岛推出首创性监管创新举措40余项,12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新模式,内陆港出口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首创“水水中转”监管模式,实现支线船与干线船无缝衔接,码头物流效率提高约30%;创新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有力助推国家海洋基因库建设;首创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前9个月为企业节省保证金7700余万元,海关总署已于10月15日在全国推广。(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