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64亿和1.91亿,占总人口的18.7%和13.5%;相较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占比分别增加了5.44%和4.63%。另一方面,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已超过1.1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博士在《新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挑战》中指出,新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着一系列更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而跌倒位居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类型的首位。

白内障、老花眼等视力问题会降低老年人生活中姿势的稳定性,增加跌倒风险。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学组组长张劲松教授在日前沈阳举行的爱尔眼科老花白内障门诊发布会上说,白内障和老花眼等大部分的视力损害,都是可以避免或治疗的,进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银发族”遭受双重视力问题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老花眼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是在42-44岁左右,几乎所有患者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花眼症状,发病率近100%。据此估算,我国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及其造成的视力损害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良好视力是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多数视力受到损害的老年人都有日常活动困难的经历。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中,30%曾有跌倒经历,80岁以上老人中,40%至50%曾有跌倒经历,而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同时,视力不佳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出现或加剧抑郁等问题。

张劲松指出,老花眼和老年性白内障大多属于人体机能老化引起。老花眼主要是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发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现象;白内障主要是晶状体发生混浊,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畏光、眩光等症状。

“人眼里有个特别精巧的凸透镜,这个凸透镜叫作晶状体,晶状体就是相当于照相机里的镜头。当这个镜头出现了磨损、模糊时,被称之为白内障。白内障实际是眼内晶状体出现浑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相当于照相机镜头老化了、模糊了、浑浊了,这时人们的视觉效果就会出现问题。”张劲松说。

可“一站式”解决老花白内障困扰

国际调研机构益普索发布的报告显示,48%的受访者对老花镜有抵触情绪,86%受访者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治疗、矫正老花眼,超过90%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脱镜获得高质量的视觉,更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社交。

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的变化以及延迟退休的到来,都对中老年人视力提出更高要求。

“老年人并非只要做了白内障手术就可以摆脱眼镜,从此拥有清晰视力。其实,我们共有3种不同距离的视力,第一种是远距离视力,比如开车或看电视时;第二种是中距离视力,比如使用电脑时;第三种是近距离视力,比如看书或看手机时,以上三种视力的需求,通过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可能无法全部解决。”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辽宁省区副总院长周衍文说,目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在解决患者白内障问题的同时,还可解决老花问题,帮助老年人拥有远中近全程清晰视力并实现脱镜愿望。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防盲白内障手术发展到了目前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包括针对不同视力需求实现了老花白内障手术、散光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等,可针对性地解决视力问题

“老花白内障手术不但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替换,还能通过手术恢复或重塑眼睛良好的屈光状态,在排除白内障致盲风险的基础上,一并解决老花等屈光性问题。而飞秒激光等技术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白内障手术的用刀方式,为手术精准化、安全性等提供了更多保障。”周衍文说。(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通讯员 彭梦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