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曾育文
1月21日下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今年,共有9名代表“亮相”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大会工作安排,深圳、珠海代表团的2名代表在分会场接受媒体采访。这是省人大会议代表通道启动以来,首次有代表在分会场“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大会加强会议信息化建设,保障代表履职的体现之一。
代表首次在分会场“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2年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一方面的工作就是: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如何落实报告部署,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不仅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让代表回应社会关切,代表首次在分会场“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当天,两位分会场的代表“亮相”代表通道,分享了“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最新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当天,在回答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的提问时,在珠海分会场的省人大代表、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院副总工程师潘裕娟说,去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她切实感受到合作区在民生、产业发展、法治建设方面,都有了一番新气象。对于合作区的下一步开发、开放,她建议进一步提高合作区的民生融合度,并提高合作区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融入国家高铁网。
而另一位在分会场代表通道“亮相”的代表是深圳分会场的省人大代表陈琼,她通过分享自己在基层19年的工作经历,讲述了“双区”建设的生动故事:身边的港澳朋友多了、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快”了、生活的环境更美了。“作为湾区人,我也把期待带到了这次大会上。”她说,希望大湾区各城市的交通网络织得更密,进一步破除政策壁垒,推动教育、医疗、保障房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更优质、便利的生活圈等。
21日,包括羊城晚报在内的多家央媒、省媒对代表通道进行报道、视频直播,传播好代表们关于“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强省等话题的“好声音”。
多项“新技术”保障代表履职
代表“亮相”分会场“代表通道”,只是本次大会使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代表履职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会场看到,今年大会继续开设预算联网监督使用查询室,为代表提供在线实时审查预算数据等服务。
“省人大常委会已连续四年通过信息化技术、运用联网监督平台,在省人大会议期间为代表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保障。”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预算监督处副处长孙文博介绍,今年大会主要通过手机屏、触摸屏、电脑屏“三块屏”,为代表提供相关服务,让代表更加了解财政的每分钱花到哪里去了。
此外,因应会议闭环管理的实际情况,大会在代表驻地设立6个视频采访室,方便场内场外媒体记者采访与会代表。同时,安排对大会开幕式进行电视直播、对各次全体会议和“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进行网络图文直播,确保社会大众及时了解大会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大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或有法治保障。
今年,《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订草案)》也提请大会审议。记者看到,在加强会议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次修订草案增加规定大会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会议文件资料电子化,采用网络视频、电子化报到等方式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