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通讯员 粤水轩

3月22日,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是“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中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广东严格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去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三类5项考核目标。其中,全年全省用水总量为407亿立方米,在控制目标值435亿立方米之内,核减不合理取水量近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4,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6.2%,均符合考核目标。

节水优先:深圳等城市用水效率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地处南海之滨,降雨充沛、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河道长度超过10万公里,湖泊150多个。但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并存。目前,广东以全国6.6%的水资源量,保障全国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全国10.9%的经济总量,建设节水型社会至关重要。

坚持“节水优先”,广东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统领,全面推进“节水九条”,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省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5年间下降了九成以上。深圳等城市用水效率走在全国前列。

据广东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行业监管推动社会共治,我省严格实行取用水全链条管理。2021年共完成1216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14项规划水资源论证,核减不合理取水量近4亿立方米。全省共核查登记河道内和河道外取水口近3.2万个,年度整改任务完成率超90%。全年查处涉水资源违法案件近200宗,罚款8000多万元,立案查处了多宗超许可取水等问题。

量水而行:地下水取用水管理迈向新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地用水需求逐步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将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损害和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如何拧紧超采阀门,保护地下水资源?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监管和综合治理,广东省编制完成《广东省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报告》并通过水利部审查,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制度,超采区水位稳定上升。2021年底,《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更是标志着地下水迈入依法严管的新阶段。

另外,广东省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已将国家下达的2030年用水总量指标分解下达到全部市县,累计印发实施14条跨市、28条跨县区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全省主要江河已基本实现应分尽分,并累计下达13条省级、46条市县级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目标,逐河实施监测评估及调度管控。

依水而居:新增生态岸线长度1169公里

2021年以来,水利部明确把“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路径之一,制定《关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广东省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河湖长制、智慧水利为抓手多举并措,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记者了解到,2021年,已建成碧道的2900公里河段水质明显改善,优于Ⅲ类水(含Ⅲ类)的河段长度增幅为13.4%;Ⅴ类和劣Ⅴ类水的河段降幅为48%,全面消除了碧道河段黑臭水体,实现碧水畅流;碧道建成后堤防全部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新增防洪(潮)排涝达标和提升防洪标准河长642公里,增幅为28%;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新增生态岸线长度1169公里(按河道单侧计算),生态岸线所占比例由建设前的35.7%增加至建成后的55.6%;新建慢行道2178公里、串联特色资源点1424个。

目前,万里碧道建设,带动水资源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提升,同步助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广州碧道获世界景观建筑大奖等3个国际奖项,深圳葵涌河流域碧道获2021年美国IDA国际设计奖,肇庆封开贺江碧道画廊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1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