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4月12日,中国之声报道了陕西等地部分乡村建设存在“片面景观化”的倾向。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于4月13日回应称,经过全省摸排,基本摸清了各地“门墙亭廊栏”总体情况,并已提出四条整改措施,规范相关项目管理。这一表态很及时,说明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的重视。

“片面景观化”的表现可谓突出,例如,中国之声记者发现,陕西一些村庄出现“门墙亭廊栏”等不切实际的村庄美化亮化工程,财政投入较大,而群众获得感不强。适度的美化和亮化工程当然不可少,整洁舒适的村居环境,向来是群众所期望的,但如果一项工程没有聚焦群众的需求,没有关切群众的感受,那必然会出现主导思想的偏差,导致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频现,最终把一桩好事办砸。

据报道,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的整改措施中,特别强调对已建成的门、墙、亭、廊、栏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以拆代治,原则上保持原样,加强维护,确保其持续发挥功能作用。虽然这一要求可能会造成“做了也就做了”的既视感,引发复杂微妙的观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管不顾地一拆了之,前期的大量投入就会打水漂,造成更大的浪费。某村的景观项目共耗费200万元财政资金,这笔钱来之不易,自然不能随随便便“推倒重来”。事实上,现实中“一拆了之”的例子颇多,投资额令人咋舌的湖北荆州“最大关公像”的建与拆,至今仍引人喟叹。何况,一拆了之,实际呈现效果也不佳。

但应该指出的是,对此类问题绝不能搞“下不为例”那一套。必须对责任人员进行问责,通过应有的惩戒,令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从思想深处消除错误的建设观、审美观。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把要求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不搞背离群众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作为四条整改措施中的第一条。这反映出当地进行深层次纠错的决心。

“片面景观化”的流行,说到底,是政绩观错位的结果,是受形式主义思想诱导的结果。在片面追求政绩的氛围中,评价体系发生了价值观偏移,导致一些基层单位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跑偏、走入误区。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习惯“向上看”,不习惯“向下看”,忽视群众的痛点和难点,贪大求全、只顾眼前,也就不奇怪了。此种政绩观不纠正,此种考评风气不改变,此类现象就断难根绝。

因此,治理此类乱象,根本在于对照和遵循人民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回答好为谁创造政绩、为谁发展的灵魂之问,顺应民心,科学施政。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