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将科技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佛山市将科技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今年6月底,旨在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璀璨行动”启动仪式在佛山举行,该项目围绕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产业化应用,集聚国内优势单位,组建“新型显示制造装备创新联合体”,发力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率先推动产业集群落地发展。力争到2030年,完成16台(套)关键装备研制,达到国外同类装备的性能指标,具备上线验证的条件。
今年,佛山坚持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呈现新亮点,破解影响和制约佛山科技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韧性强、增长稳,劳动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6.3%,高标准实现增速转正总要求。
龙头引领
完善创新体系
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佛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企业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
佛山以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为抓手,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主动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争创国际一流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今年,仙湖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速,实验室主楼已于2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实验室孵化成立4家科技型公司,已集聚科研人员126人,其中全职院士1人、兼职院士7人;累计发表SCI高水平论文133篇,位居省实验室前列。
今年1月,仙湖实验室推动国家电投集团在佛山正式建立“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总投资约100亿元,全面助推佛山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仙湖实验室与佛山本土企业欧神诺、德力泰联合成立国内首个“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零碳技术。
同时,佛山市推动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新药创制与转化重大科技平台等开展产学研合作,13家科技创新平台累计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逾200家,聚集研发人员1250人,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收入达5亿元。
另一方面,佛山支持广工大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华南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美的集团被国家科技部支持建设智能服务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全市累计建有省重点实验室32家,其中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29家、数量居全省第二;累计建有省工程中心812家、数量居全省第三。
优化环境
引育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发展最核心元素就是科技人才。佛山紧扣“高精尖缺”导向,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靶向引才。上半年引进26个创新创业团队,26名科技特派员、49家企业获2021年度省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资助,在全省各市排名第二。
此外,发挥“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优势,上半年全市新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308人,全市累计持有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2546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超过450名境外高端人才获粤港澳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近6000万元。
同时,佛山围绕“一区一园一城”区域布局,着力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格局,擘画佛山在湾区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导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启动2022年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佛山赛区),推荐4家单位牵头申报2022年度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专题项目,组织9家平台或企业参加2022年内地与澳门产学研项目合作对接;并积极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等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交流,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
截至2021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100家,约是2015年的10倍;科技企业孵化器121家,是2015年的4倍以上。今年5月印发的《佛山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逾万家。
接下来,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注入创新新动力,根据已印发实施的《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提档晋级行动计划》,提出今后三年高企发展工作思路,构建覆盖企业成长主线的全链条工作措施体系,努力打造“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