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周以来,一批助企纾困政策公布,广大中小微企业迎来“及时雨”。

“助企纾困”是我国区别于很多国家的显著制度优势之一。由于有财政、国有企业、政府决策执行体制等方面的支撑,呈现出手快,力度大和针对性强等特点。

中央、省、市、区会分别对“符合条件”企业制定阶段性扶持政策,各地在层层落实中既有“贯彻执行”,也有“各自发挥”。一般而言,对当地贡献越大,扶持支持力度也就越大,这符合财政伦理和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

就深圳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而言,给人的印象是:反应快、看得准、措施实。

01

“反应快”的前提

是“贴得紧”“情况熟”

虽然深圳一直坚持“无事不扰”,可多年来市区领导“挂点”“挂链”服务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让市区各级对辖区企业情况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由于坚定推广“深i企”等信息化手段,深圳搜集企业需求的效率也大大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深圳能第一时间能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发力方向。目前,已搜集诉求中80%集中在成本增加、现金承压这一块。

02

“看得准”被认为是

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助企纾困不能靠“条数”而要看“疗效”。就在政策出台前夕,深圳市长再次走访多家工业企业,既是解决问题更在摸清底数。

走访中也发现,深圳企业并非单一受到疫情影响,其困难来自于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面的挑战,比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应紧张,零部件缺货,海运效率不畅等外部环境因素;

二是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比如生产发货效率,物流成本上升,生产防疫保障,招工难等具体问题。

记者在一线也看到,深圳一批骨干企业从未停工,很早就在辖区政府支持下采取了围合管理,不少企业3月份产值产量还增长了20%以上。但也有企业虽然订单饱满,还是出现产能无法全功率运行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利润率不高的加工制造类企业,被上涨的运费等成本吞掉了盈利部分。这些情况决定了深圳的政策要能够适应差异化需求。

03

“措施实”

是企业期盼的重点

这里有三个“实”:

1.把中央和广东省的政策落得实

2022年全国两会上已经公布,全年退税减税将达2.5万亿元规模,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再加上广东省出台的退减和缓免政策,深圳正在帮助企业把这部分钱先落到口袋里

2.在市区财力范围内的政策给得实

深圳市区各级财政和市区国有企业都在尽最大努力,几乎是应免尽免,能缓就缓,能返全返。深圳还呼吁驻深央企、其它省市国企以及社会各类企业,都能参与到同舟共济的行动中来。

3.企业的获得感要实

深圳实施的“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一厂一策”,既是在帮助大企业“筋强骨壮”,也要为广大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特别是一部分生活服务类企业,它们长期处于“税收贡献不大,管理难度不小,抗风险能力很弱”的处境。但这类企业数量多,就业人口密集,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方面还挺重要。

本次很多政策就直接针对这些企业,比如福田就对餐饮企业按照营业额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对于封控管控区餐饮门店给予最高2万元的纾困支持。

以上政策,诠释了“真金白银”帮企业的实质内容。与此同时,深圳还强调了政策的精准直达,每条政策都明确办理方式,包括“免申即享”、“申请享受、非接触办理”、“申请享受、现场办理”三类。其中,“免申即享”的条款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首席评论员 / 余治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