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2、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相关资料图)
3、“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4、古代是没有电灯的,主要依靠蜡烛来照明,蜡烛里面有一根烛芯,烧着烧着就会烧焦,这就使得烛光特别昏暗,看不清楚。
5、剪烛就是剪去烧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6、这里是指两个人在深夜坐在家里的西窗前秉烛夜谈。
7、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原文: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10、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1、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扩展资料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12、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13、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14、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15、“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16、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17、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18、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19、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20、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21、“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22、“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23、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即兴写来,语言质朴自然,毫无修饰。
24、但写出了作者刹那间的情感曲折变化。
25、头两句是实写,秋天的巴山,下了一整夜的雨。
26、末两句是虚写,作者想象与妻子重逢时的场景,然而这种对未来快乐的憧憬,更加反衬了当下的羁旅之愁与思念之苦。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