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节气。《礼记》中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鸣叫,半夏、木槿逐渐繁盛开花。而这时也是发生病虫害、水旱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对于农作物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祀神,祈求驱灾辟邪、作物丰收,俗称“做夏至”。

夏至 孙宝欣


(资料图)

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此后炎热将至,开始有暴雨、高温天气。虽是烈日炎炎,但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却文思泉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夏至诗。“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是宋代张耒《夏日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这是明朝刘基的《夏日杂兴》,诗人借夏至节气,抒发了自己杂乱的心境和难抑的悲悯,读后如置身夏至节气的阴雨天气。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这是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诗人借蝉鸣渲染夏至气氛,提醒人们顺应时节变化,调整心情。

扇小情深 谢广跃

唐代贾弇的《孟夏》诗写道:“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一进入夏天,竹子长得密集而有序,远望云气如楼阁,幻同仙境,耳边还有青蛙奏乐,夏天真是迷人啊。“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宋代史浩的《永遇乐·夏至》,描写了诗人夏至日消暑的情景。炎天暑热,诗人挥扇解烦闷,在诗歌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凉快,便不怕这暑热天。

宋代范成大的《夏至》诗,读来轻松愉快:“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夏至和端午相去不远,所以,范成大的夏至日,还用粽丝系臂,祈求健康。夏至这天,生活十分闲适。君不见,那老翁伴着孙辈玩得很开心吗?

持艾簪蒲额头王,彩线缠粽保安康

徐 进

宋朝杨万里有诗云:“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这首《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为诗人赋闲在家时所作,描绘了诗人和昌英叔在乡间游玩,忽遇大雨的情景,诗人触景生情,既表达了对朝廷冷落自己的不满,又表现出对百姓疾苦的悲悯。

同样写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借用夏至后雷阵雨骤来疾去的天气,写出了另一种景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虽已进入炎夏,但在诗人的笔下却透着无限美好。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云:“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还有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再有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这些诗作都对夏至这个节气进行了传神的描述,读来如临其境。

荷香伴凉夏 温健桢

夏已过半,年亦将过半,不管是一个最长的白天伴随着一个最短的黑夜,还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伴随着一个最努力的自己,四季永远以似曾相识的面目示人,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初心和一往无前的脚步!

来源/讽刺与幽默报

文章/彭 晃

编辑/王 虹

壹点号漫世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