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已正式实施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塑料瓶和纸箱要清洁后压扁投放,废玻璃废灯管要包裹后投放,垃圾转运站的干垃圾每周至少清运一次……昨天,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已正式实施,标准主要对上海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进行了规范,助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投放和收运均有了“上海标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大型活动与应急处置、评价与改进要求等,适用于上海市分类垃圾的投放收运。餐厨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的投放收运也可参照执行。

在分类投放方面,标准针对投放点、可回收物服务点、收集站、交付点等设施,提出了点位设置、分类容器配置、公示牌等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类别垃圾,提出了投放要求。比如,塑料瓶、纸箱等立体包装物应清空内容物,清洁后压扁投放;废玻璃制品应轻放,有尖锐边角的应包裹后投放;废灯管等易破损的有害垃圾应连带包装或包裹后投放;废弃药品宜连带包装一并投放;杀虫剂等压力罐装容器,应排空内容物后投放;湿垃圾应沥水后投放,投放时宜去除湿垃圾的包装物,盛放湿垃圾的塑料袋应投放至干垃圾收集容器中。

图说:垃圾分类处理现场

在分类收运方面,标准针对垃圾转运站、可回收物中转站、有害垃圾中转站等设施,提出了设备配置、现场公示、台账记录等要求;针对不同类别垃圾,提出了收运频次等要求:干垃圾应根据投放点、收集站等实际条件确定收运频率,应每周至少清运一次;可回收物可采取预约或定期收运方式,应每两周至少清运一次;有害垃圾可实行定期或预约收运。应每月至少清运一次。

为垃圾“三化”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记者获悉,今年起,每年5月的第4周被定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上海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居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本报2022年下半年开展的垃圾分类评价调查有10.98万人次市民参与,超过9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保持了良好态势,给予了五星好评。

图说: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为固化上海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优秀经验、指导各区和街道层面规范操作、支撑上海市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市绿化市容局于2020年提出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的编制计划,由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并于去年获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今年正式实施。

随着标准的实施,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将进一步规范化,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供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

推荐内容